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存款货币银行银行卡业务的种类。

【答案】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它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智能卡等。

(1)信用卡。信用卡是代替现金和支票使用的支付工具,发卡人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公司或零售商店。银行作为发卡人的操作发生,而且使商业银行损失惨重,呆账、坏账激增,加大了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为了避免和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我国于1995年确立了分业经营原则。

就我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和外部环境来看,选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定位存款货币银行于职能分工型是有其理由的。但分业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丁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的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中国加入WTO 后,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外众多实力雄厚、可以综合经营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超级银行和金融百货公司的冲击,这就必将给我国实行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化,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必须严格划分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在实际生活中,金融业突破分业经营限制的要求和尝试也显然可见。在现行政策法令允许的范围内,商业银行正充分利用广泛的机构网点、资金、信息、清算效率和客户基础的优势,积极拓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并不断加强与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合作。

2. 试析金融监管理论依据的“金融风险论”。

【答案】金融风险论主要从关注金融风险的角度,论述了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必要性。

(1)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与一般企业不同,金融业高负债率的特点,决定了金融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以银行业为例,其资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的资产业务都要靠负债来支撑,并通过资产负债的匹配来达到盈利的日的。在其经营过程中,利率、汇率、负债(主要是存款)结构和规模、借款人偿债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使得银行业时刻面临着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成为风险集聚的中心。而且,金融机构为获取更高收益而盲目扩张资产的冲动,更加剧了金融业的高风险和内在不稳定性。以银行为例,当社会公众对其失去信任而挤提存款时,银行就会发生支付危机甚至破产。

(2)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的存在,都是

以信用为纽带; 社会各阶层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中枢的金融体系,其中任一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不仅单个金融机构陷入某种危机,极易给整个金融体系造成连锁反应,进而引发普遍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由于现代信用制度的发达,一国的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并可能引发区域性甚至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3)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信用货币制度的确立,在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对货币供给的约束作用也越来越弱; 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引发通货膨胀的过程一直对许多国家形成威胁。另一方面,存款货币机构的连锁倒闭又会使货币量急剧减少,引发通货紧缩,并将经济拖入萧条的境地。

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适当的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3. 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 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案】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 )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 另一方面,它又指由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合约。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是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最终动力,而金融创新却是金融衍生工具种类增加和复杂程度加深的直接推动力。引发金融创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转嫁风险和规避监管。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有:

(1)转移价格风险。现货市场的价格常常是瞬息多变的,这给生产者和投资者带来了价格波动的风险。以期货交易为首的衍生工具的产生,就为投资者找到了一条比较理想的转移现货市场上价格风险的渠道。衍生工具的一个基本经济功能就是转移价格风险,这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即利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基础资产的同时或前后,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相同数量的该商品的期货合约,从而在两个市场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冲抵的机制,进而达到保值的目的。

(2)形成权威性价格。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信号应当真实、准确,如果价格信号失真,必然影响经营者决策的正确性,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现货市场的价格真实度一般较低,如果仅仅根据现货市场价格进行决策,则很难适应价格变动的方向。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可形成一种比较优良的价格形成机制,这是因为期货交易是在专门的期货交易所进行的。期货交易所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正规化的统一市场,聚集了众多的买方和卖方,所有买方和卖方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所有的期货交易都是通过竞争的方式达成,从而使期货市场成为一个公开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影响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都能在该市场上体现,由此形成的价格就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基础资产的真实价格。

(3)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就投资者来讲,为了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就必须进行资产组合管理。衍生工具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对象。同时,工商企业也可利用衍生工具达到优化资产组合的日的。例如,通过利率互换业务,可以使企业降低贷款成本,以实现资产组合的最优化。

(4)提高资信度。在衍生市场的交易中,交易对方的资信状况是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资信评级为AA 级或A 级的公司很难找到愿意与它们交易的机构。但是,井非只有少数大公司才可进入衍生工具市场,因为该市场提供了制造“复合资信”(SC )的机制,即由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一切借款予以担保,再经过评估机构的参与,子公司的资信级别会得到提高。此外,还有许多中小公司通过与大公司的互换等交易,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信誉等级。

4. 试分析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发展的趋势。

【答案】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银行业务的证券化发展。

在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经济联系均可在证券化的形式中得到表现。证券化对经济生活所覆盖的范围日益扩大。就金融领域来说,银行业务,特别是资产业务的证券化有了迅速的发展。如抵押贷款巾抵押品的证券化,消费信贷的证券化,应收账款的证券化,甚至不良资产也可进行证券化的操作。这样,银行的运作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就交叉在一起。通过资本市场,银行解决了贷款资金长期占用与保持流动性的矛盾; 资本市场也相应地扩充了白己的领域。

(2)银行在资本市场中扩充经营范围。

就西欧大陆全能性银行来说,本来一直从事有关资本市场的经营活动。但在典型的分业经营的美国,银行的经营实际上也占资本市场业务总量的相当份额。在美国,利率和外汇衍生下具市场上,银行,特别是大银行,己成为主要交易商,它们所持有的这类合约占总额的绝大比重。在传统利息性收入明显下降的压力之下,银行不断为自己开拓新的盈利途径,在资本市场小扩充经营范围。

(3)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

银行向金融市场渗透,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也不断侵入银行的传统势力范围。市场与机构、机构与机构相互渗透和界限口益模糊的趋势是明显的。这一趋势代表金融发展趋势的主流。 5. 简述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答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组建起来的。 (1)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组建起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定性为农村集体金融组织。组建的原则是:农民入股,社员民工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二个方面。其主要业务活动是经营农村个人储蓄,以及向农户贷款等。然而,在其几十年的发展中,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是作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存在,应该说并不具有世人通常理解的“合作”性质。

(2)改革开放后到1996年下半年,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了多次整顿、改革,基调一直是使其恢复合作制的性质。然而,要使事实上从来不具有“合作”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恢复合作制的性质,不可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