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专业学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简要回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1)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制度,在此制度下各国的主要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国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代替金、银执行货币的职能。纸币不能兑换黄金,它的发行不以金、银为保证。纸币的发行是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定,它的发行是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如下特点:

①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黄金己不在国内流通,但仍然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现实

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是由纸币和银行存款构成的,它们都是银行对所有者的负债,体现着信用关系。

②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即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这与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通过自由铸造投入流通有着根本的区别。

③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纸币制度下,货币都是通过银行放款程序投入流通的,货币的发行不以黄金作为保证。如果银行放款过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如果放款过少,则会造成流通中货币短缺,使一部分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进而造成经济萎缩。因此,中央银行必须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和调节信用,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流通的稳定。

(2)纸币制度是货币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的优点是:克服了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数量受金属供给限制的缺点,使国家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来发行或回笼货币,以便灵活地调整货币供应量,进而实现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节与控制。同时,纸币本身造价低廉,携带方便,可大大节约流通费用,并使金银等贵金属更多地用于非货币用途,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和美化人民生活。然而正是由于纸币发行的人为性,也使得货币发行存在着超过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可能。 2. 微观主体在进行资产选择时通常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资产选择问题主要是研究个人在面对多种可能持有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时,将如何进行选择。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状况下,人们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本身的收益。这主要是指有息存款和债券的利息,以及股票的预期股息分红收入。而实物资产在不运用时没有收入,现金也没有收益。收益越高,需求越大。

(2)价格的收入。又叫资本利得,指因买卖差价或买入价与还本值不同而产生的收益。如债券和票据在低于还本值购入时,有一定的收益; 股票预期价格上升时也产生丁价差收益; 实物资产在通胀严重时,价格上升有收益; 而现金和存款一般不存在这种收益。收益越高,需求越大。

(3)交易成本。大部分的资产购入卖出时,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佣金和税等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收益,也是考虑因素之一。交易成本越高,需求越低。

(4)风险。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持有主体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如通货膨胀时,现金会贬值,而利率的波动和经济周期变化,会引起股票和公司债的价格波动。除了价格风险外。还有信用风险、再投资收益风险、国家政治风险等等。一般认为个人都是风险回避者,所以一种资产风险上升时,会减少对其的需求。

(5)流动性。个人在选择资产时,会考虑到未来偿付的可能性,因此必须保留一部分易于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资产,以满足自身交易和支付的需要。最明显的例子是,即使出现严重通胀,人们也会保留一些现金。

此外,个人在投资时还存在一定的偏好,这受到了风俗习惯、个人经历等的制约,是个性化的。一般来说,人们不会简单的选择一种金融资产,而完全排斥其他资产。相反他们会选择一个投资组合,将各种资产相搭配,力求使收益最高,风险最小,同时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这就产生了“资产组合理论”。

3. 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答案】商业银行派生能力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商业银行把社会上一切可动员的闲散资金都吸收近来,并按照派生原理到了最大限度的派生能力,如果仍然不能满足客观货币需要,就需要求助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银行的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这相当于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可以扩大其派生能力; 第二,中央银行可以调低存款准备率,这也等于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实际可用的存款额,增加其派生能力; 第三,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企业单位和居民则会把现金存入银行,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由于中央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有可能适应经济需要不断扩大派生能力,派生出更多的存款。可见,中央银行实际上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派生的“原动力”,商业银行则通过贷款等资金运用派生出存款,增加货币供应。在货币供应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相互联系、共同操作,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4. 简述金融功能观对于金融系统功能的概括。

【答案】对于金融系统的基本的、核心的功能,金融功能观归纳为以下几点:

(l )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金融体系能够将风险合理地配置到有承担能力且愿意承担的部门和经济行为主体。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各类金融中介提供的服务使形形色色的货币支付日益便捷、安全、快速、节省。这就保证了经济的润滑进行,节省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4)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股份公司、银行、投资基金等等,都是集中小额资金、短期资金以解决巨额资本需求的形式。

而巨大的营运资本可以通过股票形式把所有权细分; 巨大的债权则可以通过基金形式把债权分割,等等。

(5)提供价格信息。

金融领域的价格信息,如利率、汇率、股市行情等,对于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的重要性人所共知。而金融体系则提供了这些金融信息形成的机制。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这是金融体系在涉及金融工具设计、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5. 如何正确认识消费信用的作用和制约因素?

【答案】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据统计,若不采用分期付款这一消费信用的典型支付方式,西方汽车的销售数量将会减少1/3。此外,企业通过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等方式,这一信用形式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若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促使物价上涨,促成虚假繁荣等消极影响。因此,消费信贷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一般来说,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总供给的能力与水平。总供给的水平越高,消费信用的规模一般越大; (2)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若居民的实际收入较低,偿还能力不高,一味地发展消费信用则会导致风险加大; (3)资金供求关系。它与消费信用的规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若资金供求紧张,消费信用的规模就越大; (4)消费观念和文化程度,它制约着消费信用方式的普及程度和消费总量。如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消费信贷起步较晚,规模也较小,但近年来发展很快,主要体现在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的增长上。

6. 结合中国的内外均衡状况,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小利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①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②有利于改善吸弓}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己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 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③是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①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