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专业学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关于“总供给曲线AS 是向上倾斜”的论证?
【答案】总供给曲线AS 是一条表示价格水平与总产出水平正相关的曲线。价格水平P 与总产出水平Y ,在短期内为正相关,这就决定AS 曲线向上倾斜。
价格水平与产出正相关的原因在于,价格的提高通常并不立即伴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至少并不立即伴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同比例的提高,从而导致单位产品利润增大。利润增大则会刺激增加产出,也即增加总供给。反之,价格的下降通常并不立即伴随生产成本的下降,至少并不立即伴随生产成本同比例的下降,从而导致利润减少。利润减少则会刺激缩减产出,也即减少总供给。
但是,随着价格的持续走高,生产成本必将逐步上涨。通过一定的过程,成本的提高,将使利润向原有水平回落,增加产出的推动力也将消逝。反之,价格的持续走低,生产成本必将逐步有所下降。通过一定的过程,成本的下降将使利润可能有所回升; 利润减低这一导致缩减产出的因素减小乃至消除,则会有利于产出的增加。显然,从相对长期的角度考察,价格与产出的关系并非绝对正相关。所以,对于P 与Y 之间正相关的论证特别强调“短期”这一约束条件。 2. 如何认识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由中央银行组织的支付清算系统是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可以安全、高效地清偿债权债务关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正确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其具体作用主要有:(1)支持跨行支付清算。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行与所在地支付系统的城市处理中心连接,通过支付系统提供的开放的业务处理路径,实现跨行支付业务的快捷、安全、方便处理,并有利于实现其最终清算。(2)支持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央银行负责支付清算系统,可以全面及时掌握支付信息,有利于正确地分析金融形势、制定货币政策。同时,支付系统又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例如,通过提供便利或设置障碍,支付系统可以加快或放慢货币流通的速度;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系统与支付系统连接,使中央银行的债券买卖与金融机构的账户处理同步完成,实现资金的即时转账,可以有效地缩短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时滞。(3)有利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行可以通过支付系统实时监控本机构及辖属各分支机构清算账户的变动情况,并灵活地进行头寸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系统还为商业银行提供紧急融资服务,提高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4)有利于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支付系统通常设置头寸预警功能,金融机构清算账户达到余额警界线时,系统自动报警,中央银行可对清算账户实施必要的控制。此外,系统还具有支付清算信息和异常支付监测等功能。
【答案】
3. 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相对落后。试从金融结构角度简述发展中国家的这一特点。
【答案】从金融机构角度考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具有如下特点:
(1)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而发达国家的金融工具多种多样,规模庞大。
(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一是以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的以现代大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部门; 二是以落后的农村为中心的由钱庄、当铺、合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
(3)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单一,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小发达; 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金融效率低。而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却功能全面。
(4)发展中国家的直接融资市场极其落后,并且主要是作为政府融资的工具而存在;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
(5)由于发展中国家实行严格的管制,致使金融资产价格严重扭曲,无法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具体表现是压低实际利率,高估本国货币的币值。
4. 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各金政策? 其效果和局限性如何?
【答案】(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定准备率由于是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即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如提高准备金比率,实际上就是冻结了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2)局限性:
①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②由于同样的原因,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③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①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②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③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④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就货币供给而言,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一方面社会公众因持币机会成本加大而减少现金提取,这样就使现金比率缩小,货币乘数加大,货币供给增加; 另一方面,银行因贷款收益增加而减少超额准备来扩大贷款规模,这样就使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给增加。所以,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就货币需求来说,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人们的持币机会成本加大,必然导致人们对金融生息资产需求的增加和对货币需求的减少。所以利率同货币需求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当货币市场上出现均衡利率水平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均衡状态便得以实现。当市场均衡利率变化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最终在新的均衡货币量上实现新的货币均衡。
6. 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及表现形式如何?
【答案】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1)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和表现形式
,①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Mint Par)即两国本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
如英国货币1英镑铸币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美国货币1美元铸币的含金量为23.22格令。根据含金量对比,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就是113.0016=23.22=4.8665,即1英镑折合为4.8665美元。②在此基础上,市场汇率表现为:在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下,围绕着铸币平价并以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为界限的小幅度上下波动。例如:在直接标价法下,当市场上对某一外汇的需求突然增加使得需求大于对该外汇的供给时,则该外汇汇率上浮; 反之,当市场上对某一外汇的供给突然增加使得供给大于对该外汇的需求时,则该外汇汇率下浮。但是,由于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的波动不会漫无边际,而总是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若外汇市场上的汇率上涨达到或超过黄金输出点时,本国债务人用本币购买外汇的成本会超过黄金直接输出国境用于支付的成本,则黄金输出本国,汇率停止上涨; 若外汇市场上的汇率下跌达到或超过黄金输入点时,本国债权人用外汇兑换本币所得会少十用外汇在国外购买黄金再输回国内的所得,则黄金输入本国,汇率停止下跌。
(2)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和表现形式
在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法定平价仍为决定汇率的基础,但此时银行券和纸币已不能与黄金自由地兑换,汇率的波动不再受制于黄金输送点,汇率的稳定机制己大大降低。
(3)纸币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和表现形式
在纸币本位制度下,由于各国货币的发行己经脱离了兑换黄金的物质约束,货币的对内价值就决定了货币的对外价值。而货币的对外价值又是用其购买力来衡量的,因此,货币的购买力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