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证信度三个定义的等价性。
【答案】信度的三个等价操作定义为:
(1)定义1:信度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即
:
式中
异。
(2)定义2:信度乃是一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即: 即:
2. 简述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原理。
【答案】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是当今测验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项目反应理论最有特色的应用。
(1)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
①在测试过程中能快速估计被试水平参数和参数估计精度。 ②能针对精度目标,选出与被试水平相匹配的试题进行测试。 ③对于使用了不同试题施测的被试能估计出具有同一参照系的水平值。
(2)在项目反应理论指导下,在测试中,计算机可以不断估计被试的潜在特质值9, 可以通过累加参测试题的信息函数而计算测验的精度。
3. 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答案】(1)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测量实践方面 a. 能力测量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三个等级。汉代学者董仲舒已论及注意测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认为是一部研宄能力的专门著作。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就有了“周岁试儿”习俗。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俗称七巧板)、几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b. 人格测量
“不得中行而与之,”孔子也提出了性格类型的观点: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把人分成3种:狂者、狷者和中行。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
第 2 页,共 50 页
代表测量的信度,代表真分数变异,代表总变异数,即实得分数的变
(3)定义3:信度乃是一个测验X (A 卷)与它的任意一个“平行测验”(B 卷)的相关系数。
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c. 教育测量
据迄今可考的史料分析,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制时期(公元前1100〜前771年)。汉代在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于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②在测量理论方面
a. 大思想家孟子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b. 刘邵曾对人才鉴定的意义、可能、困难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 (2)古代中国社会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都是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这当然和当时的整个科学技术水平是相适应的。
②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分类式的。就能力测量和成就测量而言,是分成高、中、低几个层次;就性格测量而言,是分成若干种类型。
③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中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④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强烈的应用性质。
4. 某测验对11名被试施测,结果数据如下表,试计算各题的难度、区分度。
【答案】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题目1、2是选择题,得分只有两种情况;3、4、5、6题为非选择题,得分较为分散,这就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⑴题目1: 难度:
区分度:因为是0、1记分形式,所以采用公式
第 3 页,共 50 页
代入数值得,
代入公式(2)题目2: 难度:通过率
代入数值得,
代入公式(3)题目3: 难度:
可得,
区分度:因为是0、1记分形式,所以也采用公式
可得,r=0.28。
区分度:用积差相关的方法来计算:其中,表示为
:
(4)题目4: 难度:
表示x 和y 的协方差,即两者共变的程度,用原始数据表示x 和y 各自方差的乘积。代入数值得,r=0.583。
区分度:用积差相关的方法来计算:其中,
代入数值得,r=0.005。 (5)题目5: 难度:
区分度:用积差相关的方法来计算:其中,
第 4 页,共 50 页
代入数值得,r=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