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中华电视台

【答案】中华电视台简称“华视”,英文缩写CTS ,于1971年10月正式播出,是由台湾“国防部”及“教育部”联合投资建立的。该台初创之时,属财团法人组织。1972年1月,华视改组为“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由台湾“国防部”、“教育部”共同投资49%,余下部分由工商界投资。1988年11月,公司更名为“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若干子公司和基金会,中华电视台是其主营项目。

2. 《字林西报》

【答案】《字林西报》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其前身是1856年由《北华捷报》增出的日刊《每日航海新闻》,1864年更名为《字林西报》,成为独立出版的日报。《字林西报》形式上为英国报纸的风格,内容主要为行情、船期、广告等商业性材料,但始终有很强的政治性,被视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该报重视时政新闻,有中外新闻和本埠新闻等栏目。1872年与路透社上海远东分社签约,在中国长期独享该社的电讯。《字林西报》也重视言论,经常就中国政局、中外关系等问题发表评论。但其言论总是站在外国侵华势力、特别是英国在华势力的立场上。该报出至1951年停刊。

3. 报业集团

【答案】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以报纸出版发行为主体目标,形成以报纸出版发行,新闻信息、新闻资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按多元化发展原则,向其他行业渗透,从而为报业主体产业服务的组织结构。

这一定义揭示了报业集团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为主体; 第二,报业集团应包括多家新闻媒体和依托报业集团的功能向外延伸,同时拥有数家报刊媒体和相关实业; 第三,报业集团应该拥有比较雄厚的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拥有办好报业集团的物质条件,拥有强大的资产实力和相对充裕的资金,并进行新闻资产的管理和经营。

10一珠江模式”

答: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这标志着广播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该台每天逢整点播出信息,逢半点播出新闻,各19次,平均每天播发科技和经济信息110条。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全部节目都设主持人,以两三个小时为一节,播出综合性内容,即所谓的大板块节日,大部分为直播,使听众能更多地参与节日,大量播出群众来信、讲话录音和点播、提问、发表评论或提出批评意见等。珠江经济台的这套做法称为“珠江模式”,而其精髓在于将听众当做主人,平等地进行交流。

4. 《共产党人》

【答案】《共产党人》是中共中央出版的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刊物,创刊于1939年10月20日,由洛甫(张闻天)主编,李维汉负责出版工作。毛泽东为它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系统而又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18年中的宝贵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该刊出至1941年8月停刊,共出19期。

5. 《东方杂志》

【答案】《东方杂志》是清末时一份大型文摘月刊,于1904年3月在上海创刊,商务印书馆主办,创办时的主编人为徐坷和孟森。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设有内务、外交、财政、教育、实业等栏目,分门别类地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该刊认为西方的道德观念己毁,强调要用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来救治西方的“物质文明”。《东方杂志》采取兼容并蓄的办刊方针,辟有各种专栏,评价东西方各种学说,并对时政进行评论,1948年12月停刊,历时45年,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

6. 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新闻框架”Cnewsframe )的学术概念。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即所谓“打包”)。

7. 精确新闻学

【答案】精确新闻学又称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8. “韬奋精神”

【答案】“韬奋精神”是指邹韬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验。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

人们的地力一”。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诊释。由于体现了这种精神,邹韬奋所办报刊,个个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

9. 《新民丛报》

【答案】《新民丛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的舆论中心,是梁启超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该报封面是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内容丰富,编辑严谨,印刷精美。该刊用大量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学说,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后来在与《民报》的笔战中惨败,于1907年8月悄然停刊。

10.《叻报》

【答案】《叻报》是由薛有礼创办的华文报纸,该报设社论、国内外新闻、政府公报和广告等栏目,是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出现较早、寿命最长的华文日报,一直出版到1932年停刊,历史长达近51年,在海外华文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报纸对开启华人社会风气,推广中华文化起了重大的作用。《叻报》在政治上偏于保守,内容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新加坡早期华人社会的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11.《点石斋画报》

【答案】《点石斋画报》是中国第一部时事和风俗画报,1884年在上海创刊的旬刊,随《申报》附送并零售,由点石斋石印书局印行。《点石斋画报》作为《申报》副刊,其价值取向和对事件的态度与《申报》雷同,主要由“奇闻’夕、“果报”、“新知”、“时事”四者共同构成,以介绍社会新闻、世界风物、市民生活为主。其接受对象偏向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画师多为写实派画家,构图完整优美,线条生动细致,内容丰富,敢于触及时事,对研究清末的社会、政治、历史、艺术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刊出版至1898年停刊。

12.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答案】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无线电视”或“港视”、TVB ,是香港著名电视台之一。该台于1967年11月成立,是由香港利氏家族的利孝和同邵逸夫等香港知名人士以及一些外资财团合股创办的。无线电视设有中、英文两台,分别称为“翡翠台”和“明珠台”。初期是黑白电视,1971年开始用彩色发送。该台每天都有1/3以上的自制节目,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其收视率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电视台。该台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广告。

13.严复

【答案】严复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曾赴英国留学海军,回国后任海军教学工作。甲午海战后,作为海军成员的严复感到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提出了“开民智”、“厚民力’,、“明民德”的主张。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