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税收学(税务学院)之税收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预测
【答案】税收预测, 又称税收收入预测, 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经济和税收收入历年统计资料,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定量的方法, 对未来税收收入总量和结构等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测。税收预测研究的是税收发展前景在数量方面规律性的体现。要进行税收预测, 就要充分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动的因素和历史资料, 运用统计方法、数学方法, 经过推理和计算, 对未来税收收入的前景做出比较肯定的判断。
2. 税务登记
【答案】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向税务机关披露有关信息, 并对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身份予以确认的一项涉税活动。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等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税务登记包括开业税务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 停业、复业税务登记, 注销税务登记等。
二、简答题
3. 税收转嫁有哪些形式?
【答案】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把自己缴纳的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一般而言, 税收转嫁有五种形式:
(1)前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 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 向前转移给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2)后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 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 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
(3)混转。前转和后转兼而有之, 也即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 另一部分向后转嫁给商品供应。
(4)辗转。发生多次转嫁行为。
(5)税收资本化。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 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而向后转移给征税要素出售者负担。
4. 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的关系。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 市场被认为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机制, 但在现实中, 市场运转的失灵又是不可避免的。从弥补市场缺陷的角度看, 政府税收不仅可为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 而且可以从外部效应矫正、收入分配差距调整等方面发挥作用。
(1)外部效应与政府税收
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外部效应又可分为外部正效应与外部负效应。前者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后者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损失的现象。当出现外部正效应时,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 利益外溢, 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当出现外部负效应时, 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或说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使受损者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补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外部效应无法由市场机制来解决, 只能由政府采用非市场的方式予以校正。而税收就是校正外部效应的重要工具。
(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中, 税收是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根据纳税人高低不同的收入水平分别征收数额不等的税收, 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 对高收入者多征税, 缩小不同纳税人税后可支配收入的差距, 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5. 简述影响税收增长趋势的主要因素并对税收增长趋势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答案】(1)影响税收増长趋势的因素包括:
①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社会剩余产品必然越丰富, 税基必然越雄厚, 整个社会对税收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强。因此, 一般而言, 一国的税收收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
②经济体制的选择
凡是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 政府职能广泛, 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较大, 相应需要较多的税收收入来保障这些政府职能的履行。反之, 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 税负水平相对就低一些。
③经济效益的影响
经济效益是决定税收收入増长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理论上讲, 税收收入最终来源于社会总产品中剩余产品的数量。随着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单位产品提供的剩余价值増多, 税收收入水平就有了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和可能。
④政府职能范围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政府的职能范围也在不断地优化。随着政府职能由大变小、由窄变宽, 必然要求税收收入不断增长。
⑤税收制度的选择
a. 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通常有利于税收收入增长;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b. 税制结构是否健全也会影响税收收入的増长。
⑥税收征管水平
税收征管水平也是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税种的设置是否具有现实操作性、能否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偷逃税情况的发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
(2)对税收增长趋势的评价:
一般来讲, 随着经济的发展, 税收收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 这种增长并不是没有限度的。
a. 税收规模过小固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而税收规模过大同样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b. 税收増长过缓无法满足政府对税收的需求, 而税收増长过快同样会抑制经济的增长潜力。
6. 请简单介绍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1)主体:税收债权债务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①税收债权人:享有税收债权的主体, 即征税机关所代表的国家。
②税收债务人:负有税收债务的主体, 即纳税人。
(2)客体:税收债权和税收债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 即缴纳税款的行为。
(3)内容: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即税收债权和税收债权债务关系。
7. 税收政策目标有哪些?
【答案】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的, 是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中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目标包括:
(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总供求的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也是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前提。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求状况, 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
①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 国家可以采取减税等税收政策, 促进投资与消费的增加, 提高总需求水平, 抑制经济衰退;
②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 投资过度, 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出现通货膨胀, 政府则可以増加税收, 以减少消费和投资, 消除通货膨胀。
(2)经济结构协调
在经济总量均衡的前提下, 经济内部结构也应达到协调。经济结构主要包括:
①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 包括纠正产业结构的扭曲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②地区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地区经济状况之间的比例和关系。地区结构的协调要求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即要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促进经济的合理地区分布、加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资本市场结构:在资本市场中, 投资可分为安全性投资与风险性投资两大类。政府对投资行为征税必然加大投资者的投资成本, 因而可以通过对不同投资方式税负的确定来引导资本市场投资结构的变化。
(3)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①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 指就业率达到了一国一定时期认可的比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