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617传播学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媒体
【答案】流媒体(StreamingMedia )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Flash 动画就是流媒体的一种形式。流媒体技术(或称为流式媒体技术),是指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流媒体是流媒体技术的核心和体现。流媒体是人类传播科技的又一次革新。
2. 李普曼
【答案】李普曼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由于长期从事新闻活动,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舆论》、《自由与新闻》等论著中,李普曼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即“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拟态环境”的概念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版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李普曼是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3. IPP 指数
【答案】IPP 指数(IndexofPoliticalPre-dispositions ),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己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1940年的伊里调查中进行了IPP 指数分析,用以考察选民的政治立场和态度。“IPP 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选民的投票立场与他们的既有政治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那些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的人主要投了共和党候选人的票,而那些具有支持民主党倾向的人主要投了民主党候选人的票。
根据这一结果,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的政治倾向。而人们的政治态度,与他们归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4. 信息高速公路
【答案】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缆网络和信息系统工程,是一种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
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最早见于美国总统在1992年发表的国情咨文,倡议者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影响。
5. 调查研究法(surveyresearch )
【答案】调查研究法(surveyresearch )是对一部分人或特定“人口”样本(杂志订阅者、报纸读者、电视观众、一个社区或国家的人口)的研究。如果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调查,从样本中得出的概括结论可以推广到全体人口,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确定性和可信性。抽样调查法比对所有人口进行的普查花费少。
2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 )(北大2001年研)
答: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 )是从人类学的“田野研究”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可以归入文化研究的范畴。对于西方的人类学研究者而言,这种方法可用于理解非西方民族的仪式、文化和生存方式。民族志研究方法包括两个方面:①田野工作,在这个阶段,研究者深入现场,实地进行周密的观察、记录,并参与异文化的日常生活。②民族志写作,田野工作完成后,详细地描述、说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文化,成为学者和其他读者了解研究者田野工作过程、异文化的情况以及民族志工作者的个人思考和理论观点的途径。
6. 培养理论(cultivationtheory )
【答案】“培养理论”(cultivationtheory )是关于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的一种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涵化分析。美国传播学者G . 格伯纳等人,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传播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的过程。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二、简答题
7. 简述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答案】传播学调查研究的过程,同其他社会科学调查一样,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调查者首先要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理论研究型的,例如“报纸和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比较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行确定的; 另一类是实务型的,例如“XX 电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不管是哪一类调查,都要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
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2)实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等。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3)数据处理阶段
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简单的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单纯统计、交叉统计,一般这两种统计的结果就可以说明许多问题,但是,在探讨较复杂的问题时还需要多变量分析等较高级统计分析技术。过去,统计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或要求调研人员要有较多的数学知识,但在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十分发达的今天,己不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调研人员所要做的,更多的是根据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来解释数据并作出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结论,撰写出调查报告。
8.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差别。
【答案】(1)经验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以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_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批判学派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在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3)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批判学派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这些问题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大多有意无意地受到忽视和回避。
②批判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而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
③经验学派在现存制度内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而批判学派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作为变革对象的。
④经验学派的核心课题是“如何”控制或“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控制; 而批判学派关心的焦点则是“谁在控制’,、“为什么存在着支配与控制”以及“为了谁的利益进行控制”。
⑤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批判学派研究的重点如信息生产和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
9. 互联网等新传播媒介提供了旧媒介没有提供的使用与满足的方法吗? 或者它们仅仅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了旧的需求?
【答案】互联网等新传播媒介提供一些新的使用与满足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推广也催生了人们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