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8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30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41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55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2. 恋母情结
【答案】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传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因应验一个神谕,无意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借此论证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儿童在性器期(3〜5岁)男孩出现恋母妒父的情绪,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极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到了青春期,这种冲动还会出现,直到有了性爱对象才会获得解决。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害怕被父亲阉割,而逐渐消除恋母情结。女孩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意味着爱的对象从母亲转向父亲,这一情结在女孩意识到自己没有“阳具”时达到了顶峰。如不能很好得到解决就会成为未来神经症的根源。新弗洛伊德主义批评恋母情结缺乏科学根据,弗洛伊德自己也认为许多人并未表现出这一情结,许多男孩和父亲、女孩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无敌意。但他又说前一种情况是因恋母情结完全被压抑所致,后一种情况则是同性恋的表现。过分强调恋母情结等儿童早期经历在人格形成的作用,会导致忽视后期教育的意义,陷入早期经验决定论的境地。
3. 成熟
【答案】成熟是指由个体内部的(如遗传密码)时间表而非经验引起的身体和行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的成熟。生理成熟包括个体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心理成熟指个体智力、语言、情绪及社会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二者并未同步。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机体在生理上处于准备状态,即成熟时能容易地习得某种行为,在未达到成熟时,学习无效或事倍功半。
4. 年龄特征
【答案】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就心理
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
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二、简答题
5. 试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
(1)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好的策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分为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①算法是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套规则,能够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采用算法策略的优点是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采用这种策略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而且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也许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②启发式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
a. 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b. 逆向搜索策略。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c. 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与手段一目的分析的区别是,手段一目的分析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功能固着、定势、原型启发、动机与情绪状态、人格特征。
①知识表征的方式
知识表征的方式即个人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越大,问题解决就越困难。
比如,皮亚杰最初进行的“三山实验”表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无法完成任务,从而得出结论,前运算阶段的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而后续的研宄表明,使用幼儿较熟悉的情境,重新进行任务时大部分幼儿能完成“三山实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正是知识表征对问题解
决的影响的表现。
再比如,沃森进行的卡片选择任务,当使用抽象的字母与数字为材料时,大多数被试无法完成任务,而采用被试相对熟悉的饮酒与年龄作为材料时,许多被试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有些心理学家将顿悟说与试误说的争论也视为知识表征的不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当被试无法对所处的问题情境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时往往使用试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当被试能够对所处的问题情境有一个清晰、全面的整体了解时,则倾向于采用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②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比如,在邓克尔(Dimcker ,也译为杜克)进行的盒子实验中,功能固着(盒子作为容器)条件下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大大减少了。
③定势
定势(set )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问题解决需要的操作与先前的心理操作相似或相同时,定势有利于问题解决,而当问题解决需要的操作与先前的心理操作不同甚至相反时,定势不利于问题解决。
比如,陆钦斯水壶实验表明,当被试受到定势的影响时,会忽视一些问题的简便算法,而采用先前习得的相对繁琐的方法。这类现象在学生解数学问题时也经常出现,学生往往拘泥于一定的步骤或方法,从而忽视一些有创造性的、简便的算法。
④原型启发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原型对问题解决的易化作用。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通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大自然是奇妙的,人类的许多精巧发明的灵感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原型。比如,鲁班由于被叶子划破了手臂而获得了启发,发明了锯。声纳发明的灵感来自蝙蝠使用声音定位等。
⑤动机与情绪状态
a. 人的动机可影响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无疑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耶基斯一多得森定律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解决,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都不利于问题解决。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问题难度的提高,逐渐降低。
b.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有时甚至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如果学生能以积极的情绪迎接考试,就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⑥人格特征
个体的人格差异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理想远大、意志坚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