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802农业经济学[专业学位]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

【答案】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有:

(1)农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和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依存造成农业保护政策相互依赖,主要影响有:

①对农业保护作用的相互抵消;

②某一国家的政策费用会受到别国保护政策的程度和形式的影响。

农业保护对国际贸易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有:

①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保护高成本的生产和替代进口,会破坏出口市场的秩序;

②一系列的政策手段用于限制进日,支持不太具有竞争力的出日,造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摩擦,使进日市场缩小,残存的出口市场竟争加剧。

(2)农业保护政策的效率损失严重

①对农民的支持是以牺牲本国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②农业保护政策可能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局部损失。

由于农民的收入是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农场规模越大,农场主从农业保护政策所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所以人们经常指责农业保护政策是将经济利益由最贫穷的社会群体向那些较为富裕的社会群体转移,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以食物为主。

(3)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①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

农业保护政策鼓励国内生产,抑制国内消费,以促进出口,导致有补贴的出口压低了世界市场价格,鼓励国内自给自足的政策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使未受保护的生产者受损。

②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农业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隔离,增加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隔离使世界市场变得越来越狭小和更加残缺,为应对市场的动荡而进行的调整又使价格波动的幅度扩大。

(4)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保护政策加剧了农产品过剩,发达国家农业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入”转为“奖出”。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贸易保护维持国内市场的高价格,另一方面向世界市场倾销剩余农产品,压低世界市场价格。

对于以农业作为主要外汇来源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的疲软和出口量减少使其外汇收入下降,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生产遇到诸多困难。食品的低价格客观上还起到了刺激人

口大量增长的负作用。

2. 请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答案】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包括:

(1)适应消费者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的需要

为了保证农产品等加工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必须有专门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同时能对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必须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整合农业的相关产业链条。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的外部推动力。

(2)缓解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常年性矛盾的需要

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且具有鲜活易腐性。但农产品的消费却具有常年性,并呈现出一定的刚性,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为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通过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销等措施,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使其更容易远距离运输。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这一根本性矛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3)降低经营风险的需要

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要面临自然风险,而且要面临价格波动风险、设备利用率小高的风险和被惩罚风险。降低经营风险的共同愿望促使农户和农业企业结成更为稳定的交易或合作关系。

(4)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

无论是产前的生产资料购买,还是产后的产品销售,单靠农户自己去交涉,交易费用相当高,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对于农业龙头企业,交易费用的节约主要是减少了在种子、饲料销售和农产品购买等方面寻找、评价、质量检测和签订契约等方面的费用。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以后,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都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5)解决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需要

通过合同或‘体化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从而有助于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符合加工质量要求的农产品。

3. 加入WTO 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有哪些?

【答案】中国加入WTO 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有:

(1)农产品关税减让

根据谈判承诺,中国逐年降低农产品关税并对所有农产品关税进行约束。其中水果、肉类、葡萄酒和奶类制品等产品的降低幅度更大。

(2)重要农产品的关税配额管理

加入WTO 以后,中国按照世贸组织农业协议的要求取消数量限制,但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对小麦、大米、玉米、棉花、豆油、食糖、羊毛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在关税配额制度下,配额内关税率为1%~10%配额外关税率为10%~65%。

中国继续保留对一般贸易进口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的国营贸易及进口专营权。 中国承诺,在透明、可预测、统一、公平和非歧视的基础上管理关税配额,明确关税配额公布、申请和发放的时间,反映消费者喜好和最终用户需求,不抑制关税配额的足额使用,提供再分配的机会等。

(3)国内支持的限制

中国保留了在《农业协议》下对农业国内支持提供特定支持和非特定支持的权利,两项支持占相关年份特定产品和农业生产总值的8.5%。

中国基期综合支持总量为零,特定产品支持为负数。

(4)非关税措施的取消

中国加入WTO 后取消对农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包括配额、许可证等措施。

取消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所涉及的农产品有食糖、烤烟、烟草、橡胶、羊毛等,其中,食糖、烤烟、烟草、羊毛在加入WTO 时取消,橡胶于2004前取消。

在加入WTO 时取消单一许可证的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稻谷、大米,以及豆油、花生油、棕搁油、菜籽油等食用油。

(5)出口补贴的消除

中国根据《农业协议》的规定,承诺今后不对农产品提供出口补贴。

(6)卫生与动植物检疫的限制

中国承诺,在加入WTO 后30天内,向WTO 通报所有有关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包括产品范围及相关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中国将遵守WTO 关于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方面所有的法律法规。

4. 如何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答案】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做到:

(1)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最重要环节,是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的必备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①硬件建设首先要加快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同时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力争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

②软件建设是指建立内容全面的农业信息Web 数据库。

(2)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①服务主体社会化

要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信息服务主体构建模式。在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农业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实体进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采取灵活务实的措施吸引外资、民间资本以及各类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社会化进程。

②服务内容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