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714艺术理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和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等内容。
2. 美育
【答案】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3. 意匠
【答案】意匠是文艺美学术语,指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的匠心独运,或日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语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其具体操作内涵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收集、概括、提炼,对客观物象的位置经营,对作品主题的发掘等。
4. 崇高
【答案】崇高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矛盾冲突中克服矛盾所呈现的自由,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5. 视觉艺术
【答案】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二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形式。
6. 抽象
【答案】抽象是指在思维中抽取事物的本质、规律而扬弃具体的现象和感性形式,是理论体系上的“抽象”而不是抽象艺术的“抽象”。“抽象艺术”作为一种风格和流派是为了与历史上的再现性、描绘性艺术有所区别,实际上都是具有视觉形式的艺术形象。“抽象”是指对作品的形状、颜色等作概括化、几何化、主观化处理的方法或结果。
7. “寓教于乐”
【答案】“寓教于乐”是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寓教于乐”认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艺术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教”是日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寓教于乐”同时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活动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与统一。“寓教于乐”思想对1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8. 形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以表象作材料,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独创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9. 艺术鉴赏
【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10.格调
【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二、简答题
11.艺术语言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案】按照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可将艺术语言分为纯艺术语言、文学性语言和综合性语言。
(1)纯艺术语言
其主要用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中,所采用的媒介材料只在艺术创造中使用。
(2)文学性语言
文学性语言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以文字符号所表达的语言。这种语言文字符号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文学艺术以此来塑造形象、表情达意。在各种媒介材料中,文学性语言比较特殊,是唯一的菲物质性材料,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要在想象中完成。
(3)综合性语言
综合性语言主要用于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中,可以是不同的纯艺术语言的综合,也可以是文学性语言与纯艺术语言的综合等。
12.简述“巫术说”理论。
【答案】(1)“巫术说”理论的产生
巫术说是20世纪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艺术发生理论。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见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
(2)“巫术说”理论的内容
巫术说的核心观点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原始巫术根植于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原始人通过偶像、图画等造型艺术手段,以达成巫术的目的,而原始艺术也就成为原始世界观的一种曲折反映。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了解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3)“巫术说”理论的缺陷
艺术的发生受到巫术的影响,但影响不等于根源。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因此,无论是艺术的起源,还是巫术的起源,最终都应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13.谈谈你对艺术创作中的“技”与“艺”关系的认识。
【答案】“技”即艺术技巧,是指掌握和运用具体的专业技术、技法的能力,它包括对工具材料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的掌握。“艺”即技艺,指艺术家的审美表达、情感与创意等。艺术创作中“技”与“艺”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具体表现为:
(1)“技”与“艺”的联系
技巧不能脱离作品的内容和观念而独立存在,再高超的技巧也应服从艺术家的审美表达,与艺术家的情感、创意内容相结合,不能为技巧而技巧,高超的艺术技巧往往是与作品浑然天成、不露痕迹的。一味玩弄技巧、显示技巧,作品往往会华而不实,显得空洞而缺乏情感,没有生命力。
(2)“技”与“艺”的区别
艺术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提高,但同样的技能训练不能培养出相同水平的艺术家,天赋也是影响艺术家成就的一个因素。此外,还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审美观念的培养等综合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