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41文学概论[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典型

【答案】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十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2. 移情

【答案】移情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是指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此诗句就是采用了移情手法,其中花、鸟、柳絮、桃李、蜡烛,这些本无感情色彩的“物”在诗人的笔下,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3. 以禅喻诗

【答案】以禅喻诗是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的诗学方法。他认为以禅喻诗最能说明诗的特点,因此他为了论诗才说禅。严羽认为禅道在于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即不借助才学和议论,这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诗不靠学术和议论得来,靠的是形象思维,似隐如显,如水月镜象,朦胧可见,不可凑泊; 禅理中有诗悟,即不即不离,如水月不能离月,水又不等同于月,恍惚迷离,无迹可求。严羽之后,此方法形成一种风气。

4. 逻各斯

【答案】逻各斯在希腊语中记为“logos" ,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逻各斯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自赫拉克利特最初把“逻各斯”引入哲学中后,它当时既有语言、说明、尺度之蕴,又有理性、法则之意。海德格尔曾经从语源学上

对逻各斯有过考证,他认为古希腊语中的“logos ”,起源于“legein" ,而“legein" ,在古希腊语中意为“说话”。后来,德里达继承海德格尔的思路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总的概括,提出了以逻各斯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5. 创作动机

【答案】创作动机是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文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行为活动,因而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和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分不开。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 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6. 《驳圣伯夫》

【答案】《驳圣伯夫》是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一部作品,他在书中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书中有近半篇幅笔调与《追忆逝水年华》相似或呼应,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浓缩,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7. 气盛言宜

【答案】韩愈在《答李诩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认为“气,水也; 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气与德有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驱驾语言的能力。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重视作者的道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文道合一”的观点,他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其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即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

8. 审美意象

【答案】审美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一个理论观点。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刘姗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把审美意象可以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阐释一种哲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 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9. 情感把握

【答案】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10.滋味说

【答案】滋味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美感的理论,语出南朝齐梁时钟嵘《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滋味”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即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去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钟嵘认为诗歌是否具有美感魅力是艺术品评的标准,主张从美感辨味进行作品赏析,要求诗歌创作应“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二、填空题

11.古典文学理论认为,构成文学作品基本要素的是______。

【答案】文学形象。

【解析】文学形象是古典文学理论中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文学形象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内涵,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在意蕴,同时文学形象的运用也是文学不同于哲学、宗教、科学之处,其塑造得成功与否,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12.“酒神精神”是______在《______》中提出的关于希腊悲剧思维方法与艺术特点的重要概念。

【答案】尼采; 悲剧的诞生

【解析】“酒神精神”语出希腊神话。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神话中的日神和酒神用来象征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是两种根本的艺术冲动。自然界本身的日神精神产生、肯定和美化个体生命; 而自然界本身的酒神精神则毁掉和否定个体生命。更为原始的酒神精神正是通过否定“个体化原则”对世界的生命意志的肯定,从而使人体验到复归自然界原始统一的欢悦。

三、论述题

13.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有何辩证关系?

【答案】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

(1)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

①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作为一种对文学产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产品为对象。没有消费对象的“消费”是不存在的。因此,文学消费对象受文学生产规定。并且,文学消费者究竟消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