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721(中文专业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期待视野

【答案】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期待视野”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夕,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期待视野”。

2. 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

【答案】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 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 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3. 原型

【答案】原型是文艺创作术语,它是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荣格创立的一种文艺创作理论。这种意象可以是描述性的细节、剧情模式,或角色典型,它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4. 文以载道

【答案】文以载道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本质的一种重要论述。它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而来,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

达到目的地。文学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一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5. 文学典型

【答案】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十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6. 文学接受

【答案】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它是指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等。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阅读与欣赏。文学接受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

7. 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答案】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1)传达内容意义,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底蕴;

(2)凸现出叙述者,把其推到前台,显示个人魅力。

以明代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中的一篇小说《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为例,它在讲到启家的两个媳妇听到有人在门外哭泣,准备开门去外边看时,插入了这样一段话:

正是: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若是说话的与他同时生,井肩长,便劈于扯件,不放他两个出去,纵有天大的事,也惹他不着。原来大凡妇人家,那闲事切不可管,动止最宜谨慎……

这段话与故事没什么直接关系,作为议论的成分,在故事中也是可有可无的。它的真正作用是凸现出叙述者。它通过巧妙的修辞和横插的议论使人注意到叙述声音的存在,从而注意到叙述者的存在。

8. 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答案】(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3)文学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文学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经过能动创作的文学作品显然要高于生活。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

9. 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答案】文学的地域风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

法国作家、批评家史达尔夫人认为,自然环境在文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南方气候清新,大自然形象丰富,人们感到生活的乐趣,感情奔放,大都不耐思考,与女性交往很少拘束,比较安于奴役,却从气候的美和艺术的爱中得到补偿。北方土地贫瘩,气候阴沉多云,人们较易引起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具有独立意识,不能忍受奴役,并尊重女性。因此,南方文学比较普遍地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而比方文学则较多地表现个人的性格。

(2)社会环境

长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与文学的地域风格密切相关。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组合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说明地域风格和它的成因。比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产生于两湖及长江流域荆楚地区的南方史学的代表《楚辞》,就与产生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北方文学的代表《诗经》有很大的区别,各自的特点非常明显。而与同样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老子、庄于、列子等的哲理散文就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后来,随着战争和迁徙、南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现了合流的态势。

(3)生活习惯

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就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中国而言,南方气候温和、湿润,河流纵横交错,植物四季常青,这种相对平衡的气候有利于精神放松,使南方人具有较浓的理性色彩,头脑冷静,不易冲动,心境平和,情感细腻敏感。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气候干燥,风大雨少,严酷而多变的环境导致北方人喜喝烈性酒,容易急躁,感情色彩浓,心情开朗、豪爽,影响到文学的创作中就形成了迥异的风格。土安忆笔下的上海,一个人的命运牵动一个城市的历史,上海的情调独一无二; 邓一光笔下的草原,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瓢悍无比、血性十足; 池莉笔下的武汉,凡俗的人生,市民化的城市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唯美的意境,淳朴的民风,仿佛来自世外桃源。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带来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