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华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三党

【答案】第三党是以国民党左派邓演达为首的,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正式名称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基本立场是要在国共两党之外,结成第三种势力,经过第三条道路复兴中国革命,因而被称为第三党。1927年冬,章伯钧、季方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表示继续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是第三党形成后最早采用的名称。该党

1930年8月,与在海外的邓演达保持联系。第三党的名称正式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邓演达被选为中央干事会总干事,负责主编《革命行动》月刊。该党经过一番整顿以后,一度发展很快,曾建立十一个省区和三个市区的地方组织。第三党积极进行反蒋活动,特别是邓演达利用他以前在黄埔军人的影响,策动蒋系军官反蒋,给蒋介石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1931年8月,邓演达被逮捕,11月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邓演达的遇害,使第三党受到极大打击。此后第三党的成员,除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外,其他人继续坚持斗争,但在蒋介石高压政策下,他们只能在狭小的圈子内进行隐蔽的活动。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井闻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闻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3. 华北事变

【答案】华北事变是1935年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的统称。1935年6~7月,《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签订后,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汉奸制造“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国。10月,日本在河北省的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领县城。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2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 《筹办夷务始末》

,【答案】《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

分为道光朝、咸丰朝和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由清文庆纂辑,八十卷。咸丰朝由嘉贞等纂辑,八十卷。同治朝由清宝编辑,内容是从道光十六年议禁鸦片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为止。凡是上谕、廷寄、以及内外臣僚奏章,中外往来照会书札由涉于外务者,悉编年月,按日详载,多

原始资料。对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同治朝洋务运动记载尤详。

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成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都为江西瑞金。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苏区,于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

6. 黄海海战

【答案】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也称大东沟之役。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5艘沉毁,6艘受伤,死伤官兵约800余人,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日本舰队5艘受重伤,官兵死伤300余人,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下令退守威海卫,使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7. 冀察政务委员会

【答案】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于1935年底设立的临时地方行政机关。由宋哲元任委员长,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它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机构,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

8.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9. “中体西用”

【答案】“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由张之洞提出,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一度成为清朝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的思想武器,目的是鼓励人们学习西方,反对顽固守旧。主要内容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的同时,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律例、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 些措施。

10.东南互保

【答案】东南互保是清末义和团运动时期,英、美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东南地方督抚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协议。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蓬勃兴起,帝国主义胆战心惊。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保护他们自身在中国的利益,1901年6月26日,与清政府地方督抚刘坤一、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张之洞授权的盛宣怀共同炮制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

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一方面,“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强化了压制地方的军事力量,限制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开展,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东南互保”解除了列强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全力镇压北方的义和团。另一方面,“东南互保”又具有约束、限制外国兵轮、水手、商人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

1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12.清流派

【答案】清流派是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逐渐形成的以李鸿藻为首领,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的一个派别。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南北”两派,北派顽固派首领李鸿藻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学士在自己的周围,以壮大声势,这些“台谏词垣”也以依附李鸿藻为晋身之阶,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都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借用他们的言论牵制洋务派,暗中放任清流派,因此“清流派”的势力煊赫一时。“清流派”对兴办洋务并不都持反对态度,其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后来就成为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二、论述题

1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地传播?

【答案】(1)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觉悟有很大提高,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科学的精神武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说,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阶级土壤,接受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内在的政治要求。只有借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才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化为自为的阶级,进而担负起革命领导阶级的时代使命。正是在这种势态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得以真正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