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刘煌生被杀案
【答案】刘煌生被杀案是指,江苏省镇江《江声报》经理兼主笔刘煌生,因于1933年在报上揭露政府官吏公卖鸦片及吸毒的丑闻,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以“共党”、“蓄意煽起阶级斗争”的罪名枪决。刘煌生办报主持正义,为民喉舌。这一事件激起各力一强烈抗议,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发表中英文宣言,揭露真相,上海报界200多名记者联名宣言,全国律师协会抗议国民党暴行,国民党被迫调离江苏省政府主席,并于同年相继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和《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经全国各地新闻界响应,每年9月1日(《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颁布之日)被定为记者节。
2. 《澳门新闻纸》
【答案】所谓《澳门新闻纸》,只是外报的译文汇编,属参考资料性质,不是正式出版物,更不是定期刊物。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州查禁鸦片时,注重收集“夷情”资料,聘请数名译员,专译外文报纸。为便于阅读与保存,将译稿装订成册,题名《澳门新闻纸》,稿件主要译自两家英文报纸:《广东纪录报》和《广州周报》,也有少数是译自其他报刊,如英文《中国丛报》。译稿的主要内容是禁烟、抗英斗争的新闻与评论,还有一些介绍西方国家情况和科学技术知识的。
3. 《文汇报》
【答案】《文汇报》是上海“孤岛”时期创刊的著名抗日报纸,战后于1945年8月18日在严宝礼的主持下恢复出版,日出8开一张,不标刊号,以号外形式出版,至9月6日正式复刊,使用正式刊号,日出4开一张(后扩为对开大报)。该报声称为无党派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但实际上在政治上倾向国民党,不久后由于中共党员以及进步人士参加编辑工作而逐渐转向进步。
二、简答题
4. 简述中国人建立的第一个官办广播电台的概况。
【答案】北洋政府交通部于1924年8月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规则。规则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还就收音机装设范围、收听内容、收音机收费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呼号XOH (后改为COHB ),发射功率100瓦(后增加到1000瓦),用汉语、日语、俄语三种语言广播,每天播音两小时。内容有新闻、音乐、演讲和物价报告等。这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初创时期的广播事业,设备简陋、规模很小,收听范围只限于广播电台所在地区附近。特别是由于收音机价格昂贵,广播听众大多是政府官员、有钱的商人以及外国人等。当时全国有收音机一万台左右。
第 1 页,共 8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