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5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新闻社

【答案】国际新闻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间通讯社,简称“国新社”。1938年,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员为骨干,采取合作社形式,在武汉成立。同年10月20日在长沙成立并对外发稿,主要创办人和负责人有范长江、胡愈之、刘尊棋等。11月,迁至桂林并设总社,成为全国性通讯社,正式对国内外发稿。1939年,香港原有的国际新闻社并入,改为分社。同时,在重庆设立办事处。“国新社”在政治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集中了一批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通讯社。稿件以通讯为主,向国内和海外华侨报纸发稿,影响很大。1941年皖南事变后,桂林和重庆两社在国民党的迫害下关闭,香港分社活动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新社”在香港重建,继续发稿,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微内容

【答案】微内容(microcontent )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即“巨内容”(macrocontent 而言的。CMSWild 对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是这样:“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 的主题,RSS 的内容列表等等。”换言之,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为微内容。微内容一直存在,但互联网时代之前一直作为私内容存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它进入公共话题空间。

3. 北京电视台

【答案】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它于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广播。北京电视台的建立,标志我国的电视事业开始加入世界电视发展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简答题

4. 简述合法民报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特征。

【答案】(1)合法民报的历史沿革

①合法民报产生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

合法民报的产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使得官方新闻传播的范围愈来愈大。官报读者主要是封建官吏,许多人想看而看不到; 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新闻的需求小报又没有合法地位,政府很难对其施加有效的控制。

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部分官报稿件,公开出售。因而,合法民报在内容上以刊登朝廷“官文书”为主,而在编发上由民间设立报房独立发行; 既可以宣传皇命,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