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民族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热力学。

【答案】热力学是指研究所有物体中能量转化规律的科学。

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答案】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向单一方向卷曲而形成的有周期性重复的主体结构或构象。这种周期性的结构是以肽链内或各肽链间的氢键来维持的。包括螺旋、折叠、转角、无规卷曲。

3. 维管组织。

【答案】维管组织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细小管道所组成的执行运输功能的网络。分布在植物全身。

4. 复制性细胞衰老。

【答案】复制性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经过有限次分裂后,进入不可逆转的增殖抑制状态,其结构和功能发生衰老性改变的过程。

5. 物种。

【答案】物种简称“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

类群。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互相隔离。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6. 藻殖段。

【答案】藻殖段是藻类植物具有繁殖能力的丝状体的一段。

7. 有性生殖。

【答案】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两性生殖细胞(又称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8. 常染色质。

【答案】常染色质是指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能够转变成间期松散状态的染色质部分。常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深,但在间期染色浅,呈细丝状。一般而言,常染色质是具有转录活性区,是基因区。

二、简答题

9. 简述AIDS 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答案】(1)爱滋病的传播途径

爱滋病(AIDS ),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传播途径有3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2)预防措施

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洁身自爱,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不卖淫、嫖娼。

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感染了HIV 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将病毒传给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艾滋病通过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10.简要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答案】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部分。表皮为吸收组织。皮层为薄壁组织。维管柱(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四部分构成。中柱鞘为薄壁组织。初生木质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初生軔皮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薄壁细胞(形成层)为薄壁组织。

11.根据光周期特性植物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案】光周期特性植物可分为3类:

(1)长日植物:日照时间长于临界日长时开花的植物;

(2)短日植物:日照时间短于临界日长时开花的植物;

(3)日中性植物:没有临界日长,长日照、短日照下均可开花的植物。

12.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意义。

【答案】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生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这样周而复始。使每一物种的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减数分裂具有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一方面。其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

所引起的传染病。

13.简述反射弧的组成。

【答案】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它必须由若干神经元按一定形式连接、配合才能完成。反射弧是进行反射的神经结构,是指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一个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及突触连接)、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环节。

14.什么是大脑皮层联络区?

【答案】大脑皮层联络区是指(1)感觉区、运动区以外的部分;(2)负责语言、学习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区 域。

三、论述题

15.现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

【答案】现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如下方面:

(1)大量排放

大气中导致全球变暖。 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地球温度升高首先会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淹没一些岛屿,扩大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

地球变暖还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2)臭氧减少是潜在的全球性生态灾难。

平流层中,臭氧的含量非常丰富,其有选择地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 射线和射线,从而保护着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人类的活动(如氟利昂的使用)正在干扰和破坏着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使臭氧的分解过程大于生成过程,从而正在造成一种潜在的全球性环境危机。

(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 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和NO 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产物,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的危害如下:

酸雨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并易感病害;

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

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4)江河湖海受到普遍污染。

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8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菌,化学肥料,杀虫剂、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和来自电厂的废热等。每一种都会带来不同的污染,使越来越多的江河湖海变质,使饮用水的质量越来越差。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5)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野生生物在科学、美学和实用方面的近期和长远价值,以及它们对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