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物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优势种。

【答案】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2. 肌丝滑行学说。

【答案】肌丝滑行学说是1969年由Huxley 提出的解释肌肉收缩原理的学说。肌丝滑行学说指出肌纤维的缩短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运动的结果。

3. 人工流产。

【答案】人工流产是指在避孕失败后不得已而采取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措施。

4. 胞内消化。

【答案】胞内消化是指整个摄食过程,包括摄入、消化、吸收和排出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的过程(单细胞原生动物都进行胞内消化)。

5. 根瘤。

【答案】根瘤是指豆科植物根上,常形成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是根与土壤中的根瘤菌所形成的共生体。具有固氮的功能。

6. 突触。

【答案】神经末梢与肌肉之间没有原生质的联系,突触是指神经末梢与肌肉的连接处。

7. 聚合酶链式反应。

【答案】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体外模拟发生于细胞内的DNA 快速扩増特定基因或DNA 序列的复制过程的技术。

8. 现代综合论。

【答案】现代综合论是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特别是种群遗传学的成就,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且考虑到环境因素作用的进化理论。现代综合论又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

二、简答题

9. 简要回答现代生物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现代生物工程是以20世纪70年代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现代生物技术是用“细胞与分子”层次的微观手法来进行操作,不同于传统生物技术以“整体”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饲养、交配或筛选方式。

1944年Avery 阐明了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953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7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DNA 重组技术是生命发展中的又一重大突破,诞生了基因工程,它大大推动了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在医药工业中、农业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10.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答案】人全身共有骨206块,通过骨连接构成人体骨骼,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1) 颅骨连接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

(2)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椎骨又可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和尾椎,他们通过骨连接构成脊柱。胸椎、胸骨和肋骨通过骨连接构成胸廓。

(3)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分别可分为上(下)肢带骨和上(下)肢游离骨。上、下肢带骨分别把上、下肢骨与躯干骨相连结。

全身骨的结构特点是与人类直立行走、劳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达相适应的,如颅骨的脑颅发达,上肢骨轻巧,下肢骨粗壮等,骨盆和足弓也有相应的形态特征与之相适应。

11.叙述细胞分化的机理。

【答案】细胞分化的机理极其复杂,概括而言细胞的分化命运取决于两个方面:

(1)细胞的内部特性。它与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以及随机状态有关,尤其是不对称分裂使细胞内部得到不同的基因调控成分,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它细胞的核质关系和应答信号的能力。在胚胎发育中一部分细胞影响周围细胞向特定方向分化。

(2)细胞的外部环境。它表现为细胞应答不同的环境信号,启动特殊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细胞的行为,如分裂、生长、迁移、粘附、凋亡等,这些行为在形态发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激素和旁泌素信号转导系统诱导分化。

具体来讲,细胞分化的机制包括:不对称分裂;诱导机制;细胞数量控制;细胞行为变化;细胞结构的变化。

12.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案】细胞的共同特征是:

(1)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2)所有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 和RNA 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一一核糖体毫无例外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4)所有细胞的增殖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13.人和鸭的胰岛素氨基酸序列除6个氨基酸残基外都是相同的,人胰岛素的比鸭胰岛素的是高还是低?人:鸭一

Ser )

【答案】鸭胰岛素的A8是Glu , 侧链在生理下,带负电荷,人胰岛素A8位为没有可解离的侧链,其它不同的残基都是侧链不带电荷的的中性氨基酸,它们不会影响胰岛素的电荷差异,因此,人胰岛素的比鸭胰岛素的高。

14.什么是免疫应答?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1)免疫应答的含义:免疫应答是指机体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也称为特异性免疫。

(2)免疫应答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是指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由B 细胞产生游离于体液的抗体,靠抗体消灭外来物实现免疫的方式。

细胞免疫是指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由T 细胞直接攻击外来物的免疫方式。这两种免疫关系密切,互相影响。

(3)免疫应答的特点:

持异性:淋巴细胞能识别并清除特定的病原体。

②记忆功能:在与一种病原体发生一次对抗后,产生大量的记忆淋巴细胞,在相同的病原体重新入侵时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

识别自身和外物的标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只消灭外物而不消灭自身。

三、论述题

15.试分析人体抵御疾病的机制。

【答案】人体对付病原体的侵袭有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粘膜。角质细胞以及分泌的油脂、真皮、溶菌酶都能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先天免疫反应来应对,包括局灶性炎症反应,补体系统和干扰素。

(3)如果入侵者突破了身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就会发挥作用。特异性免疫分为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