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706教育专业综合之心理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小可觉差(jnd )

【答案】最小可觉差也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用差别感觉阈限度量。对于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发表了对举起重量的最小可觉差的研究成果:即刺激的增加量除以最初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不同的刺激该常数(也被称为韦伯比例)也不同。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假设:每个最小可觉差代表一个感觉单位,大的感觉可以作为许多感觉单位的总和; 每个最小可觉差的主观量都是相等的,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

2. 表象

【答案】表象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但小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根据表象形成时其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 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对表象的某些力一面进行定量评定,如测量人的表象的鲜明性、表象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等。在行为主义统治时期,表象的研究趋于停顿。现代认知心理学崛起后,表象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大部分研究着眼于信息的表征,如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谢泼德及其同事关于心理旋转的研究;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科斯林关于心理扫描的研究等。

3. 人本主义心理学

【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尔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还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统心理

学进行了批判。但是,由于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4.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答案】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区别在于:

(1)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在对无意义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对有意义的材料的识记,由于联系较多,较易分化,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可能较少。

(2)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的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种种条件的制约。研究表明:在先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时,后来的学习即是复习,不会产生倒摄抑制。在学习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变化时,倒摄抑制的作用也随之逐渐变化。在学习两种不同材料时,如果后来学习的材料在难度上不同,倒摄抑制的作用也就不同。

二、简答题

5. 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与途径。

【答案】(1)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

①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是以正常学生为主的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

②发展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必须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相信学生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力,对学生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打上“变态、有病”的标签来怨天尤人。

③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a.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它是理解的基石。

b. 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达到“感同身受”的理解。

④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心理辅导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

⑤因材施辅的原则

学校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独创性在积极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

⑥整体性发展原则

在心理辅导中,必须树立系统观、整体观,考察学生成长的各种相关因素,分析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

①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a. 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主要开设心理学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

b. 另外一种形式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一般都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其特点在于: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

②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队活动之中

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得以全方位的展开。

④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是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或矫治,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或压力,并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从而使个人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

⑤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也称小组辅导,指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围绕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讨论训练等一定活动形式,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共识与共同目标进而改变团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

总之,每一种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因此,学校在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中,应多管齐下,多途径进行,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6. 什么是生理性动机?

【答案】生理性动机又称原发性动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它是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饿、渴、睡眠、空气、性、躲避危险等动机。具体如下:

(1)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