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706教育专业综合之心理学基础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惰化
【答案】社会惰化是指在群体中与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在人们的观念中,参与一项活动的人数与每个个体的活动效率应该是成正比的,所以才有“人多力量大,好办事”的说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心理学家达谢尔(J.F.Dashiell ,1930)曾用实验的方法测量拔河比赛中每个人的用力水平,结果发现,如果一个人独自拔时,平均拉力可达63千克; 两人一起拔时,每人平均拉力下降到了59千克; 3人拔时继续下降为53.3千克; 8人拔时人均仅剩31千克。1988年,杰克逊等人(J.M.Jackson )总结了49项同类研究,涉及被试总数超过4000人,得出的结论是,当一起完成一项共同活动的群体规模越大,个人所做的努力水平就越低,当群体人数达到8人时,个人努力的程度只有单独工作时的80%左右。在一定范围内,随群体规模增大,个人努力水平还在继续下降。此现象为社会惰化现象。
2. 表象
【答案】表象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但小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根据表象形成时其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 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对表象的某些力一面进行定量评定,如测量人的表象的鲜明性、表象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等。在行为主义统治时期,表象的研究趋于停顿。现代认知心理学崛起后,表象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大部分研究着眼于信息的表征,如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谢泼德及其同事关于心理旋转的研究;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科斯林关于心理扫描的研究等。
3. 耶克斯一多德逊定律
【答案】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耶克斯和多德逊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换言之,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研究发现,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可描绘成倒U 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工作或学习积极性,而
过强的动机可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因而引起工作或学习效率的降低。
4. 迁移
【答案】迁移指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迁移的原理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互相制约性。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然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教学中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尽量减少负迁移。
二、简答题
5. 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具有哪些特征? 怎样才能创设出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答案】(1)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①在注意状态力面,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表现为师生对教学过程表现出注意的稳定和集中,全神贯注甚至入迷。
②在情感状态方面,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表现为积极喻快的; 情绪饱满; 师生感情融洽。 ③在意志状态方面,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表现为坚持,努力克服困难。
④在定势状态方面,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表现为确信教师讲课内容的真理性。
⑤在思维状态力面,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表现为智力活跃,开动脑筋,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逻辑性强。学生理解和解答问题迅速准确。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对课堂心理气氛进行调控:
①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系。教师小能总是板着面孔进课堂,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对待学生。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表现为师生之间关系友好、和睦、心情愉快; 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同教师一起工作; 学生间相互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 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 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学生的问题行为都很少。
③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幻灯、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与教师的教学积极而愉快地互动。
6. 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对教师有何启示意义?
【答案】(1)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
①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为代表的一个委员会,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
由低到高分为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他所说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学习的结果。
②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其所著《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2)对教师的启示
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是也不可能是单一的基础知识目标或基本技能目标。教学目标应包含多个水平、多个层次。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灵活进行,体育课、艺术课及工具技能课,可以借鉴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分类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自然科学中的实验课、语文、英语的书写技能也可参照该分类制定教学目标。教师确定的目标要尽量具体、明确,最好用可供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来表示。
7. 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
【答案】(1)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值得就是:外部信息最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它具有各感觉道的某些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等,但很快就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语言的,短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工作系统,当从感觉记忆传来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以前,短时记忆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作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下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在这里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或视觉的编码方式。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但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性的。
(2)三种记忆的特点
①感觉记忆的特点如下:
a. 保持的时间很短,视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约在0.5秒以内,一般认为可以保持300毫秒左右。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达到4秒左右。
b. 为进一步的信息加工,如模式识别、特征整合等提供了可能。在视觉感觉登记的研究中就发现可以进行信息整合加工。
②短时记忆的特点:
a.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代码方式编码,视觉代码、语义代码和A VL 单元。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为A VL 单元,也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b.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7±2个组块。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组块的大小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c. 能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
d. 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信息得到复述后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否则很快消失。复述还可以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