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土地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线衰减公式

【答案】直线衰减公式是指:因素对某地快单元的影响分=该因素(中心)的功能分(1一单元距离中心的实际距离/中心影响的最大距离)

2. 土地供给

【答案】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

3. 估价人员

【答案】土地估价人员是指通过土地估价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或者资格认定、资格互认,取得相应资格并注册,从事土地估价活动的专业人员。

4. 土地改革

【答案】土地改革是指国家通过政权的强制力量对土地所有制进行普遍的改革。

5. 生地

【答案】生地是指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地,如荒地、农地。

6. 土地制度

【答案】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

7.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在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予。

8. 土地利用经济

【答案】土地利用经济是指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二、简答题

9. 简述要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

施:

(1)搞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土地合理功能分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效益;

(2)实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3)抓紧进行旧城区拆迁改造,充分利用城区闲置土地和利用率低下的土地;

(4)向城市土地空间发展,实行城市土地的立体利用。

10.简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答案】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

(4)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5)集体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11.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答案】制约土地自然供给的因素包括:

(1)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

(2)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

(3)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

(4)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

(5)一定的交通条件。

12.简述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

【答案】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1)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

(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

(3)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

(4)开发利用土地与保护耕地相结合的阶段。

13.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几种情况?

【答案】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表现为以下几类:

(1)由于在较好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降低造成的。

(2)由于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有更坏的土地投入耕作,其个别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因而原来最坏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这个新的社会生产价格,从而形成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级差地租。

(3)在最坏土地卜追加投资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14.简述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答案】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包括:

(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2)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4)调节消费结构;

(5)利用新技术;

(6)保护土地资源。

15.土地金融的特点。

【答案】土地金融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债权可靠,较为安全;

(2)贷款偿还期较长,利息率较低;

(3)土地金融一般实行债券化;

(4)土地抵押贷款契约到期以前,债权人不能任意要求债务人偿还其债务; 相反债务人必须保留在契约到期是随时偿还债务并收回抵押土地的权力。

16.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

【答案】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包括:

(1)地域分异原则;

(2)区位利用原则;

(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

(4)系统综合原则。

三、论述题

17.我国农村土地补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答案】(1)我国农村土地补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①补偿标准偏低,测算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据《土地管理法》,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费计算方式为“产值倍数法”,即征用土地补偿费,为该土地被征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 安置补助费,为该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以现金形式补偿的通常都在每亩1.5~3.5万元之间。这种测算办法说服力较差。

a. 以产值作为征地补偿标准不尽合理;

b. 征地补偿标准未包含土地的增值部分;

c. 一次性“买断式”给付,使补偿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②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没有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财产的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