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产业经济学812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答案】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如图所示,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将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如需求曲线D 0。上的箭头所示。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D 0到D 1)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D 0到D 2)。

2. 正常利润

【答案】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当一个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拥有管理企业的才能时,他将会面临两种选择机会,一种选择是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另一种选择是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如果他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他可以获得收入报酬。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他就失去了到别的企业当经理所能得到的收入报酬,而他所失去的这份报酬就是他在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的话,他应当自己向自己支付报酬,而且这份报酬数额应该等于他在别的企业当经理时所可以得到的最高

报酬。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3. 微观经济学

【答案】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4. 价格—消费曲线

【答案】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当消费者在选择两种商品时,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使预算线向外或向内旋转,那么自然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相应变化,连接各个不同的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一消费曲线。

如图所示,假定商品1的初始价格为P 1,相应的预算线为AB ,它与无差异曲线U 1相切于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1。如果商品1的价格由P 1下降为P 1,相应的预算线由AB 移至AB' ,于是,AB" 与另外一种较高无差异曲线U 2相切于均衡点E 2。如果商品1的价格在由P 12继续下降为P 13,相应的预算线由AB' 移至AB" ,于是,AB" 与另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 , 相切于均衡点E 3。随着商品1的价格不断变化,可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 1、E 2和尽E 3那样的点,它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 121

价格一消费曲线

5. 寡头市场

【答案】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这少数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该行业供给中占有很大比重,由此控制了整个行业的供给,对市场价格也有一定的控制。寡头市场基本特点是:①厂商数极少,新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 ②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之间同样存在激烈竞争; ③厂商之间也相互依存,在作出决策时必须考虑该决策对对手的影响和对手的反应; ④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由于竞争对手的反应是独立的,很难预测。

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又更接近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

6. 停业原则

【答案】停业原则是成本理论中用于描述短期内厂商是否退出市场的一条原则。在成本理论中,市场价格恰好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点就是停业点。

在临界点,企业每期的损失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停业原则要求: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可变成本,则厂商应该退出市场、停止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较少的损失,即只亏损固定成本。

7. 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

【答案】固定成本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生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支出。沉没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一旦发生以后,在做出经济决策之时经常被人们忽视。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例如,一项按企业特定要求而设计的专用设备,假定该项设备仅能用于起初设计的用途,而不能转作他用,这项支出就属于沉没成本。因为该设备别无他用,其机会成本为零。从而这不应包括在企业成本之中。不管购置该设备的决策是否正确,这项支出己付诸东流,不应该影响当期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