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一) . 2 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二) . 7 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三) 12 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密押卷及答案(四) 16 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五) 22
一、名词解释
1. 拉扎斯菲尔德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选举研究学者,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与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并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其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2. 前语言传播时代
【答案】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的祖先经历了漫长的原始传播时代,传播史学者将之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还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吁L 叫或其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协调采集和狩猎活动,或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
3. 沉默的螺旋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4. 双向传播
【答案】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
二、简答题
5. 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现象。
【答案】(1)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危害
随着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竞争也异常激烈,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的眼球,越来越多的风格各异的娱乐节目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其中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①庸俗化。节目制作庸俗不堪,披着娱乐的外衣却没有任何内涵,话语不着边际并以此娱乐受众。
②商业化。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唯利是图,不惜降低文化品位,在节目中设置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场景,忽视了电视作为大众媒介所肩负的责任。
③虚假化。电视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介传播者单纯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和经济效益,会将虚假制造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④低俗化。传播过程中夹杂了低俗的内容,而且一些传播者的素质和文化程度不高,一味迎合小部分受众低俗的心理。
(2)解决办法①应杜绝少儿参加访谈和选秀节目
现在越来越多的少儿嘉宾出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但传达的并不是如何努力学习和做人。选秀节目正更大范围地向孩子们开放,孩子们作为祖国的未来,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必要杜绝少儿参加电视访谈和选秀节目。
②加大播出科教文化类节目
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作为面向全国观众的卫视,要提高娱乐节目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品格,扩大优秀的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等多种节目的比重,严防娱乐化的问题渗透到这些节目中来。
③尽快建立一个公认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现在收视调查的入户,很多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观众,受教育程度较低,仅以此类收视调查的结果作为筛选节目的标尺,不科学、不全面。衡量电视节目不能只是收视率一个标尺,收视率是收视的行为,欣赏指数为业界提供了另外一种尺度,引入了品位、偷悦、健康、启迪的综合评价标准。
④加强主管部门的执政和监管能力
为避免荧屏过度娱乐化,要有制度,主管部门要有量化的标准,相对增大新闻和社教两类节目的播出总量。建立非常严格的掌门人问责制和频道评定退出机制。
6. 施拉姆等人所著的《报刊四种理论》中曾经提到“社会责任论”,这一理论最早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社会责仟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仟和义务的理论,是继自由卞义理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媒介规范理论。它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
(1)社会责任论提出的背景
社会责任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自由主义理论受到修正有其特定的原因和社会背
景。
①进入20世纪以后,传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观点的公开市场”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现状发生尖锐的矛盾。
②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
③自由主义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
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 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有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的倾向,严重地危害了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了不少深刻的社会问题。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对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媒介制度的强烈不满。社会责任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社会责任论产生的原因
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为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
②为防止由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在第二个方面,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制度化的措施,例如美国《1996年电信法》规定限制暴力和色情内容的yn 芯片”制度和节目内容分级制度。但在第一个方面,由于社会责任理论仅仅将希望寄托于“媒介自律”,其效果必然是微乎其微的。
三、论述分析题
7. 2011年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十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oi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请就此事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娱乐节目泛滥是“限娱令”出台的原因
此次“限娱令”出台主要针对三种现象:一是节目形态过于集中于娱乐节目,导致观众选择范围缩小; 其次,照搬境外或他台创作的节目,一家创新、多家模仿、观众厌烦的恶性循环,损害了电视节目原创者的积极性; 第三,以收视率为导向,导致部分节目热衷于传播绊闻谣言,甚至编造故事、假冒当事人,传播错误价值观、道德观、炫富拜金,嘲笑耍弄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 有的节目以展示丑态、病态刺激观众,肆意恶搞等,造成不良影响。此次管理措施的出台就是要加强管理,避免同类节目跟风抄袭、总量过多、质量不过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创新。
(2)限制过于娱乐化、低速化的节目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荧幕呈现出泛娱乐化的特点,尤其在2011年,相亲类节目此起彼伏、选秀类节目也层出不穷,致使电视节目出现两个特征:
①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占据了各个电视台栏目的很大比重;
②原本严肃性的电视节目在内容、形式、叙述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媒介的新闻、资讯、教育、娱乐等功能和分工出现了越来越模糊的态势,而愈发倾向“泛娱乐”,根据电视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