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和认识贫困?
【答案】贫困是一种状态,指人在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以至于不能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维持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
贫困可以分为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1)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
①狭义贫困是指经济贫困,反映的是维持生活和生产的最低标准。
②广义贫困是除经济意义上的物质生活条件外,还涉及社会、文化、政治意义上的人际交往、宗教活动和政治参与等方面,即从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范围来考察贫困。
(2)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绝对贫困是“泛指基本生活没有保证,温饱没有解决,简单再生产不能维持或难以维持”。 ②相对贫困指“温饱基本解决,简单再生产能够维持,但低于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平,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或能力很弱”。
2. 城乡文化交流有何特征?
【答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文化交流的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就目前的城乡文化交流而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城乡文化交流正进入一种持续的和广泛的状态。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其结果是农村文化从表层到深层正在经历一场“革命”。
(2)城乡文化交流中,形式上出现多样化。
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形式现在有些情况下还有必要,但已经不是主要形式,而且在减弱,相反民间的组织或个人在这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3)农村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城乡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性基础。
就农村地区而言,在同城市文化交流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把握文化上的主动权。
(4)加快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城乡文化交流中农村文化再建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农村群体而言,即使有城乡文化交流,也不可能顺利地达到其预先所设定的文化目的,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善城乡文化交流的根本保证。
(5)城市文化在城乡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增大和范围扩大。
现在作为主体的组织或个人多数是在一种经济目的的驱使下,去农村地区拓展领域。
3. 怎样理解农民价值观念的二重性?农民价值观念更新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农民价值观念的二重性
中国农民的传统价值观念存在二重性,主要表现在:
①务实思想和狭隘的功利观念。
②家庭主义和个性的压抑。
③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安贫乐道的保守心理。
④眷恋故土情感和自我封闭观念。
⑤强调人际和谐和轻视竞争。
⑥均平思想与特权理念共存一体。
⑦重义轻利与追求功义并存。
(2)农民价值观念更新的意义
①开放观念。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也开启了农村封闭的大门。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交流,为农民开办了一所所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大学,农民在坎坷中摸索、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
②市场观念。在农村产业结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把市场经济引入农村生产活动,开拓了国内国际市场,并赢得了市场。
③竞争观念。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竞争意识明显地增强了。
④信息观念。与市场、竞争观念相伴随,农民的信息观念逐步确立。
4. 联系实际比较分析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集,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上提出来的,指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
①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坚持政府支持、农民群众自愿参加的原则;
②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费都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共同筹集的;
③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医疗上都实行互助互济。
(2)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区别
①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比较有限,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能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广,参与人数相对较多,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
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
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缺乏主要的针对点。
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将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对无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农民进行医疗救助;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5. 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救济型扶贫、开发型扶贫和文化型扶贫三个阶段„
(2)各阶段的特点如下:
①救济型扶贫
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的冲击而缺乏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是一个“输血”的过程。
②开发型扶贫
以鼓励贫困者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贫困者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中心是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自我发展的条件,并以此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它是一个“造血”的过程。
③文化型扶贫
直接以贫困主体——“人”为对象,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科技的注入与辐射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通过民主选举干部和实行村民自治来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和人民群众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以此重新构造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6. 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案】改革开放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取得新的进展,高中阶段教育也不断提高。
(2)农村成人教育有所恢复,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得到巩固.
(3)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师职务、年龄等结构渐趋合理。
(4)各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基本确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新格局。
7. 试述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答案】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