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2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答案】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如图所示,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将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如需求曲线D 0。上的箭头所示。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D 0到D 1)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D 0到D 2)。

2. 经济人

【答案】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作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 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 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3. 生产者剩余

【答案】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 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生产者剩余

,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 0,厂商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 s =f(Q )

的供给量为Q 0,则生产者剩余为: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二、计算题

4. 已知生产函数Q=f(L , K )=2KL-0.5L2-0.5K 2, 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l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各自达到极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 =MPL ? 它的值又是多少?

【答案】(1)将K=10代入生产函数

中,得:

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 。 (2)令MPL=-L+20=0,解得L=20,即当劳动的投入量为2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L 达到最大。令,解得L=10,且有,所以,当劳动投入量为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达到最大。

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L+20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TP L 达到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达到最大时,一定有

即得L=10,此时。

5. 试画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案】下图是一幅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由该图可分析得到关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

(1)TC 曲线、TVC 曲线和MC 曲线由于,所以,MC 曲线的U 形特征便决。 定了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和形状,且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在图中,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当MC 曲线逐渐由下降变为上升时,相应地,TC 曲线和TV 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

(2)AC 曲线和MC 曲线

U 形的AC 曲线与U 形的M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D 。在AC 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D 点以前,M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下方; 在AC 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D 点以后,M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上方。边际成本MC 要比平均成本AC 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减少还是增加,MC 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 曲线的变动。

(3)A VC 曲线和MC 曲线

U 形的A VC ,曲线与U 形的MC )曲线相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F 。在A VC ,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F 点以前,MC 曲线在AVC ,曲线之下; 在A VC 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F 点以后,MC

曲线在A VC ,曲线之上。而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 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 VC ,曲线的变动。

AC 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D (AC 曲线的最低点)与A VC 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F (A VC 曲线的最低点)相比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由于平均不变成本是递减的,所以使得AC 曲线的最低点D 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F 。

(4)TFC 曲线和AFC 曲线

由于总固定成本TFC 是一个常数,且

,所以,TFC 曲线是一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