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外国社会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本质意志、选择意志

【答案】(1)本质意志主要基于情感动机,是指人们在传统的和自然的感情纽带基础上的一致性和相互融洽。

(2)选择意志则主要基于思想动机,是指人们那种尽量排除感情因素的纯理智思维、个人的日的性打算及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考虑。

2. 解释物

【答案】布劳认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必须清楚明确地界定它的被解释物和解释物。解释物是指理论家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释被解释物。

3. 综合哲学

【答案】综合哲学,就是指斯宾塞的哲学体系,社会学概念就是在他的综合哲学的框架内制定出来的。斯宾塞无所不包的进化论思想,由此被称作万能进化论,是斯宾塞综合哲学理论的杠杆。斯宾塞综合哲学的基本原则在他的《基本原理》中得到详尽的论述。在斯宾塞看来,物质处于永恒的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且遵循着如因果关系等一般规律。进化所反映的是物质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从不确定性向确定性、从没有联系向建立联系方向发展。

4. 专门社会学

【答案】专门社会学,是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中与一般社会学并列的社会学两大类别之一。专门社会学又包括纯粹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

5. 现代性

【答案】现代性是指一种新的、与以前不同的社会秩序。强调创新、变化和进步的一个权力、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特殊聚合体。现代性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现代性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世界体系趋于形成,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世界性的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民族国家的建立,与之相应的现代行政组织和法律体系; 其二,思想文化方面,以启蒙主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性认知体系开始建立,教育体系以及大规模的知识创造和传播,各种学科和思想流派的持续产生,这些思想文化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发展。

6. 天职

【答案】天职,暗含着某种由上帝安排的认为的意思。它抛弃了原来天主教那种禁欲主义的

修行而超越尘世的空洞劝诫和训令,而把个人在尘世中完成所赋予他的义务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天职。

7. 纯粹社会学

【答案】纯粹社会学,即“概念论”,需要经验的证实与校正,它必须不断重新修正其概念,检验并核实其演绎。它会不断地想到经验,认为被批判地纯化了的经验是所有实际认识的唯一源泉。滕尼斯的纯粹社会学主要包括对“公社”和“社会”的展开研究,即在“公社”和“社会”两种基本类型基础巨,对社会本质、社会价值、社会规范、社会相关物的研究。

8. 社会关系

【答案】社会关系,在滕尼斯看来,可以把两人之间的双重关系视为社会关系的最简单形式。扩展开来看,由众多的这种你我之间的双重关系所形成的关系圈都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双方或更多人出于相互帮助或其他方面要求的共同意志的基础之上的。在滕尼斯看来,“联眼”是社会关系的纯粹类型,任何社会关系都可以用它来衡量。

二、简答题

9. 社会冲突理论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的思想来源都是哪些?

【答案】(1)历史背景

社会冲突理论是动荡不安的美国社会及日益尖锐化的社会矛盾的反映。

①社会历史条件的推动

a.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和50年代美国称雄世界时,美国人认为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一致、平衡和美好,他们忘记了社会上所有的矛盾和冲突。描述社会制度合理性、社会结构平衡性的结构功能论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成为美国社会学界的主导理论。

b.20世纪60年代,当美国人从十几年的梦境中醒来时,信仰危机笼罩美国社会,这时社会学的主题不再是什么一致、平衡,而是冲突和压制。严酷的社会现实使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力一向发生了变化。激进主义思潮成了美国60年代社会思潮的主流。激进的理论家们关注现存制度的不合理方面,关心社会的各种冲突,倡导改良甚至所谓革命,以谋求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冲突理论就是当时这些激进主义思潮的一种典型的理论代表。

c.70年代以来,美国又开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获得稳定增长。这使社会保守思潮再度泛滥,但是在相当程度上承认社会冲突的存在。这种新保守思潮的特点,除形式多样外,还表现为对60年代的深刻反思,以及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就和美国社会价值观设想将来的未来主义倾向。

②社会冲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内在逻辑的表现

a. 新的理论思考必须在前人思想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前人的探索,就不可能或很难发展出后来的某种理论;

b. 前人提出的理论,受后来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呈现出小同的发展方向。如果说结构功能

理论是在战后特定历史条件下选择了先前各种理论中的保守主义方面,那么,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人们选择与之对立的激进思潮也就不难理解了。

(2)社会冲突理论的思想渊源

①20世纪以前的冲突论思想

a. 马克思

马克思的思想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冲突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冲突论者看来,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包括这样三个基本假设,即经济组织决定所有其他社会组织; 每个经济组织里都含有阶级冲突的成分; 无产阶级因受压迫而逐渐产生共同的阶级意识,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其中,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从经济学角度对社会政治关系的考察,对冲突理论影响最大、最直接。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从他的研究立场出发,认为马克思的冲突论思想表现为两个力面,一个是经济演化理论,一个是所谓的“分层理论”。前者使冲突理论的传统获得令人满意的政治效果; 后者成为后来分层冲突理论的基础。

b. 韦伯

人们对韦伯在冲突理论上的贡献也有较高的评价。在西方社会学界甚至有人认为,冲突理论的主要根源来自马克思和韦伯。韦伯分析社会的出发点是,认为人都享有其自我利益。他并不否认社会共同利益的存在,但认为它只能建立在个人自我利益基础上。韦伯反对以经济基础作为决定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唯一条件的观点,他认为宗教、教育和政治党派与经济因素具有同样的作用。韦伯对社会阶级作了更加细致、具体的分析。他的社会阶级分析包括阶级、地位团体和党派三个方面。韦伯不承认未来的人类社会可以进化到一种完美、无冲突、和谐的境地,他认为那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c. 帕累托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的著述当中也有许多冲突论的思想,是冲突论发展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人物。帕累托的冲突论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他相对于他前辈或后辈的多数冲突论者来说,并不具有冲突论者通常所具有的那种激进色彩。他的思想之所以被认为具有保守的性质,是由于他研究社会的角度不同。

②20世纪前半期的冲突论思想

a. 帕克

帕克特别注意社会的生态学基础,尤其是个人与群体的空间分布。帕克的冲突论思想主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他认为人类谋求生存的斗争必然会导致竞争、冲突和适应的过程。帕克假设了社会变迁的特定次序,即首先有一个骚乱和不满阶段,它导致社会运动发生,最终导致制度的改变和重建,导致文化的同化。其中,最具有冲突论特点的是帕克认为在社会的生物秩序中,竞争导致了统治和继承的生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社会进化的基本力量,社会竞争、冲突等阶段的出现和存在都不过是对这种基本力量作出的反应。

b. 凡勃伦

凡勃伦在重视实证和经验的美国社会学家中独具特点,他擅长于从历史角度探讨社会。凡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