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无偿献血属于( )。

A. 本能的亲社会行为

B. 纯粹的利他行为

C. 纯粹的利己行为

D. 间接的互惠行为

【答案】D

【解析】社会交换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无偿献血能够使献血者在将来得到报酬,所有是一种间接的互惠行为。

2. 小明在游戏中把発子当马骑。这种活动反映的想象功能是( )。

A. 再造

B. 补充

C. 替代

D. 预见

【答案】C

【解析】想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発子”就是“马”的替代物。

3. 根据唐德思的ABC 法辨别时间应是:( )。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是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答案】A

【解析】有人会认为答案是B ,但只要分清楚以下内容,即可清楚答案应该选什么:A 反应,又称简单反应时,是反应的基线时间。B 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C 反应,又称辨别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4. 自我服务偏差的主要成因( )。

A. 利用认知捷径

B. 团体极化

C. 维持和保护自尊

D. 可得性启发

【答案】C

【解析】在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中,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在对他人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则正好相反,即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而把他人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5. 下列有关内部言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隐蔽性

B. 不需要言语器官的参与

C. 外部言语是内部言语产生的基础

D. 在计划外部言语时,内部言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它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语言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它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当人们计划自己的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常常起着重要作用。内部言语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它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只是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一一语音不显著而已。内部言语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等特点。

6. 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

A. 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B. 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

C.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D.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答案】C

【解析】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7. 有一名10岁儿童参加智力测试,他的心理年龄为12岁,其比率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25

【答案】C

【解析】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为:

因此选C 。

8. 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

A. 对称性原则

B. 邻近性原则

C. 连续性原则

D. 相似性原则

【答案】D

【解析】观众将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于不同的球队,即将穿着相同的球衣的运动员归于同一个球队,因此体现了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A 项,知觉组织的对称性原则是指将对称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B 项,知觉组织的邻近性原则是指相互接近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C 项,知觉组织的连续性原则是指以相同方向排列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9. 某心理学实验有相互独立的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为了考察两组连续型数据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

A. 回归分析

B. 相关分析

C.t 检验 D. 检验

【答案】C

【解析】回归分析的目的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表述变量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检验适用于计数数据;由于两组数据是连续型数据,目的是为了检验两组的差异,所以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t 检验。

10.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

A. 韦伯

B. 费希纳

C. 缪勒

D. 赫尔姆霍茨

【答案】B

,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解析】1860年,费希纳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

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