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唐代小说盛因浅析

关键词:无

  摘要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代文坛,众所周知,诗歌特领风骚,然小说之成就较之于诗也毫不逊色。诗歌发展至唐,已有千年历史,唐诗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顶峰,而小说至唐不多几百年。那么小说是如何在短时期内达到与顶峰之唐诗"并推奇作"的成就呢?本人认为有以下诸点原因: (一)小说命运和地位的改变 中国是一个重史、重实、尚理性的国度。先秦理性主义认为:小说是"小道",虽有可观,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汉代史家班固认为小说出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如或一言可取,此亦刍荛、狂夫之议。因此,置小说家于九流十家之末,并称"可观者九家而已"。这就导致了轻视小说的观念,是小说在统治阶级的艺术天平上,不能与经史子集相提并论,正统文人对小说的看法一致停留在"刍辞舆诵""末技""小道"的水平上,小说的创作者们总是不敢理直气壮的从事小说创作。往往有意识的向经史靠近。因此,小说长期依附于经史子集而不得独立,延缓了小说发展的进程。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学的自觉,小说终于从经史子集中独立,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显示了小说艺术的价值。 到了唐代,虽然史家对于小说依然持轻视态度,但也不得不承认小说已"自成一家"。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教条的反思。人们认识到小说既"无害于教化",又"有益于时",公开突破不语怪力乱神的教条,有意的虚构幻设,并且把写怪异、述鬼神看作是小说创作中超现实的艺术虚构。一大批有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打破"君子弗为"的传统,纷纷参与小说创作。中晚唐时期,小说不仅以其趣味性和娱乐性成了文人士大夫业余生活中的精神补品,而且还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参与诗人举子们的科场竞争。至此,小说的地位和命运与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观念的变化是唐代小繁荣的先决条件。 (二)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 中国小说的发展有两个渊源:神话、志怪传统和史传文学传统,前者给小说打上了"搜奇记逸"的浪漫主义印记;后者给小说提供叙事写人的艺术经验,并引导小说从神鬼地狱走向现实人生。这两种传统在唐代的汇流合璧,形成了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唐代小说--"传奇",因而掀起了小说发展的高峰。辞赋传统又在意境追求方面为唐代小说提供了艺术启发,对唐代小说的抒情色彩产生过影响。 (三)时代为文学输入新鲜血液 唐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要求文学广泛深刻地反映现实,走向人生。诗歌和志怪小说都无法单独完成这一使命,因而唐代出现了史传和志怪,小说和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汇流的趋势。 异族文化的冲击,导致了礼教观念的淡漠,"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但这又和封建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唐代爱情题材大量涌现,而以悲剧为多。爱情小说的大量涌现成为唐代小说繁荣的标志。崇尚狭义的社会风气和藩镇之间的互相倾轧,导致了大量侠义小说的出现,增加了唐人小说中现实主义的分量。科举制度,不仅为唐代小说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而且为小说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作人才,举子们"行卷"、"温卷"的科场竞争,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水平。文学运动和诗歌艺术、民间文学的发展,对小说的兴盛也有着相辅相成之功。时代不仅为小说输进新鲜血液,而且提供种种契机。 总之,唐代小说达到和诗律"并推奇作"的成就就是因为:在唐代小说的命运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史传传统和志怪传统的汇流合璧;时代为小说提供了种种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