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过度自信者元认知监控范围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过度自信;元认知; 低表现者;高表现者;Dunning–Kruger效应

  摘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存在偏差,而过度自信就是其中一种最为典型的现象。由于过度自信的普遍存在,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而对于过度自信的出现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一些学者认为,过度自信之所以存在,在于过度自信者存在元认知的缺陷。他们认为,过度自信者面临着一种双重困境:他们不仅表现很差,而且不能意识到自己表现很差。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过度自信者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元认知缺陷,但仍能从某种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本研究想探讨过度自信者是否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在多大范围内能够意识到。
预备实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被试完成一份包括85道一般性知识问题的问卷。根据被试完成的实际情况,选出各20道一般性知识问题,作为两个正式实验的实验材料。对存在争议的任务难度也进行了控制,使其保持在中等难度水平。
正式实验中,被试首先回答20道一般性知识问题,接着对每一题的回答做出信心评价,预测自己的答对题数以及百分位排名,然后给予被试一次随机反馈,要求被试对反馈做出信心评价。其中,实验一采用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两种形式,实验二则采用了四种更加具体的反馈形式:25%以下、25%——50%之间、50%——75%之间、75%以上,反馈水平由低到高。实验结果如下:
一、被试整体上表现出了过度自信,包括过高估计、过分精确和过高定位。被试倾向于相信反馈,反馈作用得到体现。
二、出现了Dunning–Kruger效应,即低表现者出现了过度自信,高表现者出现了轻微的低度自信。低表现者的预测成绩都显著低于高表现者,虽然低表现者出现了过度自信,但仍然认为自己的能力不会太高。
三、无论是高表现者还是低表现者,都倾向于相信积极反馈。但对于积极反馈,高表现者的信心评价显著高于低表现者;对于消极反馈,高表现者的信心评价却显著低于低表现者。说明高表现者的元认知水平更高,能在更大范围内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
四、高表现者对反馈的信心评价随着反馈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低表现者对反馈的信心评价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馈水平的上升(从25%以下到50%——75%之间)而增加,但随着反馈水平的进一步增加(75%以上),他们的信心评价出现了显著性下降。虽然低表现者存在着元认知的缺陷,但他们仍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证明了过度自信者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