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9心理学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 )。

A. 米德

B. 普莱尔

C. 霍尔

D. 何林握斯

【答案】D

【解析】何林握斯将青少年从家庭的独立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认为是一个与婴儿期因断奶而改变营养摄取方法的生理性断乳相对照的概念。其共同特点是,断乳前所形成的适当且必要的习惯,己与新的需要、冲动、行动不相适应并发生矛盾。改变这一习惯及原有的心理水平己成为必然,这就使得母子之间形成的习惯必须改变,也就造成了在青少年期的心理适应上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性断乳的复杂性。

2. 下列哪一种学习不是属于有意义学习? ( )

A. 表征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原理学习

D. 命题学习

【答案】C

【解析】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原理学习并不属于有意义学习。

3. 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 )。

A. “全或无”加工

B. 颇顽加工

C. 自上而下的加工

D. 自下而上的加工

【答案】C

【解析】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依赖于个体过去经验的加工活动。A 项,“全或无”加工是指仅存在加工与可、加工两种形式的加工。比如,神经冲动即遵循“全或无”的法

则,即一个刺激要么不能引起神经冲动,要么引起完全的神经冲动,不存在任何的中间状态。B 项,领顽加工是指两种相互制衡、此消彼长,过程完全相反的加工。比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即为领顽关系。D 项,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由刺激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加工。

4. 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长时记忆规律的是( )。

A. 系列位置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感觉记忆遗忘

D. 前摄抑制

【答案】C

【解析】系列位置效应中首端的项目记忆效果好,是由于不断被复述而进入了长时记忆。前摄抑制是指长时记忆中保存的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干扰之后的学习。

5. 要比较几个不同性质的测验分数,最恰当的是比较( )。

A. 原始分数

B. 众数

C. 百分等级

D. 平均数

【答案】C

【解析】因为测验分数的性质不同,则这几个测验的众数、百分数和平均数锁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而百分等级表示的是在这个群体中低于这个分数所占的百分数,它表示该测验分数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比较。

6. 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 )。

A. 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 事实情境对学习的价值

C. 社会互动是学习的诀定因素

D. 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

【答案】A

【解析】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两者都强调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7. 从测量内容来看,SCL-90属于( )

A. 智力测验

B. 人格测验

C. 兴趣测验

D. 心理健康测验

【答案】D

【解析】SCL-90共90个项目,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对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内容繁多。可作为检测各类神经症的评定工具,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中。

8.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假装游戏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形式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皮亚杰游戏阶段论

9. 当亲密关系面临破裂的时候,人们采取的主动破坏性策略是( )。

A. 忽视(neglect )

B. 表达(voice )

C. 忠诚Cloyalty )

D. 退出(exit )

【答案】D

【解析】退出是当人们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会采用的一种主动的破坏性的策略。表达是一种主动的建设性的策略; 忽略是很多男性会采用的一种消极策略; 忠诚表现为被动地去弥补出现的裂痕。

1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

A. 生理、安全、尊重、归属与爱、自我实现

B.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

C. 生理、归属与爱、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D. 生理、归属与爱、尊重、安全、自我实现

【答案】B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