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963美学基础之美学原理新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
【答案】(1)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
(2)感性,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体性。
(3)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
(4)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2.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 “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3. 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答案】(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
(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
(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4. 简述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答案】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而且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主要是:
(1)《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现代社会人性改造的重大课题并试图通过美育的途径实现人性的改造,构建了完备而系统的美育理论体系。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其美育
思想的核心。
(2)关于美育的内涵,席勒将其界定为“自由”。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一种解放的自由,它通过审美克服人性之割裂,而走向人性之完整。
(3)席勒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在于其是沟通感性与理性、知识与道德、自然与人文的中介,这就使美育成为由“自然之人”成长为“理性之人”的必由之路。
(4)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5)席勒的美育理论作为一种人生美学,将审美看作是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唯一途径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旨在克服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分裂,实现人性的完整,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6)席勒继承了康德的美育思想,肯定美育对人的塑造的积极意义,但过分夸大美育的社会意义,认为它是拯救社会的良药,这无疑是片面的。
5. 简述喜剧性的基本美学特征。
【答案】(1)喜剧性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 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①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②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二、论述题
6. 结合作品论述“优美”审美形态的特征。
【答案】完整与和谐,是优美这一形态的“机体”结构特征和“机体”结构间的机能性关系特征。所谓“完整”,是指它是个统一、单纯、自足的整体。“和谐”是指该事物各结构因素间相辅相成,共同趋于“完整”这一效果的结构关系。
对于主体来说,“优美”的事物必须是一个确定的,可立即接近的,完整的秩序井然的集合体。它必须对主体产生这样的效果:即把主体的关注局限在具体感性的个体上,把眼光从遥远的地方拉回到“切近”和“静穆”之中。
“优美”的对象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1)有一个单纯的焦点成为统一的中心。如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它没有窗户,只有排列成行的圆柱。从角落到边缘的中心点,有精密比例的膨大,倾斜距离的变化,所以整个建筑物的主体,
好像针对一个中心作神秘的摇摆。
(2)这个“切近”而“静穆”的个体,既不指向抽象普遍性,也不炫耀抽象个别性,而是游离于二者之间。如维纳斯雕像,作为一个女性人体,有着“这一个”女性所具有的美的鲜明而切近的呈露。担忧具有女性美的观念的普遍性。这大概就是优美使人既感到亲切又感到宁静怡和的原因。
(3)这个对象的背景和前景的关系,必须是透明的。背景对于前景不能显得深奥莫测,前景对于背景,也不能障蔽和模糊。要做到这一点,则背景不能太深,这就要求优美的事物不能有深奥的令人陌生的意蕴,也不能有令人复杂的外观,就是说,单纯是优美的重要特征。因此,“深度”这一时空概念,在优美这一形态中没有意义。优美不像崇高那样有极大的“深度能量”,在美学史上,人们直觉认为优美和小相关联,其内容就是单纯。
7. 结合现代艺术实践,谈谈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答案】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为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在影视中,技术的基础性支持使得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 艺术的指导性为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与发展方向。虽然最初人们发明能够记录影像的工具只是为了纪实与传播,但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标准的不断提高,艺术应运而生。艺术诞生之后,便有了艺术的思维与创造方式。人们运用这些方式创造出思维的成果,之后便又需要技术去实现它。艺术对技术不断提出新层次的要求,技术便沿着这条路不断有新的发展。而当一项新技术被发明出来,人们就会再次思考它能够衍生的艺术成果。二者就着样相互促进,交替成长。
①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对电影艺术的积极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为影视特技、数字电影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数字电影著作技术由于其高效、丰富、快捷、无损、廉价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发展。传统电影也争相运用新的数字技术面向数字电影发展着。作为世界电影制作的前沿,好莱坞在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在世界前列的。正是数字技术拥有着传统技术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和优势,现在它己经成为发达国家影视制作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特效不再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是渗入到电影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作为计算机图形学在电影中的运用,数字特效不仅为好莱坞电影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也为它带来全球无数的票房。
②电影艺术对技术的积极影响电影艺术特别是表现未来题材的电影如科幻片,以及大量呈现虚幻想象场景的浪漫主义电影都有意无意的刺激了技术的进步。人们受到艺术的思维和创造方式的启发,会出现新的技术思维甚至技术成果。比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黑客帝国》等电影都旱现了当今还未出现过的技术于段和科技成就,受到电影的启发,科学家正努力实现太空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