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行政管理808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净出口
【答案】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出口减进口。在用支出法核算GDP 时,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小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的购买支出中减去; 而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计入本国购买支出中。
2. 菜单成木
【答案】菜单成本是指不完全竞争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粘性。菜单成本的存在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粘性的重要理由。
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3.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答案】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问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
为1,即MPC+MPS=1。
4.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5. 净出口函数
【答案】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故净出口可简化地表示为:
上式被称为净出口函数,式中,a 、
对净出口的影响,常将其简化为:和n 均为参数。参数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净出口与实际汇率的关系可用图来表示。
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ε表示实际汇率。对于净出口函数,为了强调实际汇率
图 净出口函数与实际汇率
从净出口函数可知实际汇率下降会增加净出口。但实际汇率下降或者说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人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和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二、论述题
6. 下表是我国2010年1月-10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的变化情况。在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和“苹什么”等词汇在网络上流行。
中国2010年1月-10月的CPI 变化情况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2010年中国多种商品涨价的主要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答案】(1)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CPI 的增长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根据2010年以来各月CPI 同比增长率的数据可以判断目前我国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2010年,我国多种商品涨价的主要原因有:
①货币供应量过大或者说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为了应对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另外,为了振兴经济,中央银行数次下调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这无疑加大了货币创造乘数,人民币贷
2010年,款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广义货币供应量(M 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
狭义货币供应量(M 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 流通中现金(M 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这些数据无疑支持了上述判断。
②需求拉动。2008年底发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波及到了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一些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及城镇工人失业,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中央在2008年底就诀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保证增长和就业。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就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等。初步估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2008年11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所有这些都无疑拉动了总需求,让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物价当然会上升。
③成本推动。由于美国不断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泛滥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猛涨,这传导到我国就造成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另外,不断提高的工资水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