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结构访问法
【答案】结构访问法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结构访问法可分为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两种方式。
2. 折半信度
【答案】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折半信度与复本信度的情况类似,它要求前后两个部分的项目的确是在测量同一个事物或概念。一旦二者所测量的并不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那么,研究者就无法用它来评价测量的信度了。
3. 非正式访谈
【答案】非正式访谈是指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这种非正式的访谈无法事先预料和计划,交谈的进程不能由研究者严格控制,交谈内容也不能完全按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进行选择,只能随具体的谈话情景、谈话对象而定。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只能因势利导,见机行事。
4. 集中趋势分析
【答案】集中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最常见的集中趋势有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也称为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种。
5. 复本信度
【答案】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副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就是复本信度。
二、单项选择题
6. 显著性水平a 表达了( )。
A 、在抽样分布中拒绝域面积所占的比例
B 、错误地接受了虚无假设的概率
C 、正确地拒绝了虚无假设的概率
D 、样本统计量落在置信区间之外的概率
【答案】A
【解析】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为显著性水平,用a 表示。
7. 显著性水平表达了( )。
A. 错误地接受了虚无假设的概率
B. 在抽样分布中拒绝域面积所占的比例
C. 正确地拒绝了虚无假设的概率
D. 样本统计量落在置信区间之外的概率
【答案】D 【解析】为置信区间,所以是样本统计量落在置信区间之外的概率。显著性水平a 。 表达的是错误地拒绝假设的概率。在抽样分布中拒绝域面积所占的比例是
三、判断并改错
8. 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就是假设检验。
【答案】错误。
【解析】假设检验,实际上就是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量去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根据定义,“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是参数估计。
9. “中层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所倡导的一种理论建构模式。
【答案】错误
【解析】“中层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所倡导的一种理论建构模式。
10.假设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它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同时概念由定义组成,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或者数字、符号来表示其指明的对象。而假设是指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四、思考与实践
11.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对于整个社会研究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案】选择研究问题对于做好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开始于对研究问题的选择。“选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这一说法正确地解释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很好地体现出提出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
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的看法虽然主要针对自然科学研究,实际上对于社会研究也同样适用。
12.什么是假设? 它有哪些来源和陈述方式?
【答案】(1)定义: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2)来源:
①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例如:由“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这一公理,可提出“人的犯罪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这一假设。
②假设也可由经验观察得到; 例如,当观察到许多科学家或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时,就可能提出“智力越高越不幸”的假设。提出假设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来证明它的真伪。
(3)陈述方式:
,即Y 是x 的函数,它是说明若x 发生变化,则Y 也①函数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Y=f(x )
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这种方式在自然科学中很常见。
②条件式陈述,即“如果x ,则Y ”这里,x 称为先决条件,Y 称为后果,这种方式常常说明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有时也只表示相关关系。
③差异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A 组与B 组在变量x 上无(或有)差异。”
在社会研究中,一般多使用后两种陈述方式。
13.从怀特的《街角社会》、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周敏的《唐人街一一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折晓叶的《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这四本书中选择一本认真阅读,并在课堂上讨论这些作者是如何进行定性资料分析的。
【答案】(1)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
①初步浏览阶段。
初步浏览实际上起到了某种提供背景和分析基础的作用。它使得研究者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处理时更加心中有数。
②阅读编码阶段。
在第一阶段初步浏览的基础上,研究者重新开始逐段逐行地仔细阅读每一段实地记录,分析每一段笔记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进行资料的各种编码工作。
③分析抽象阶段。
最后再次回过头来,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审阅和思考资料中所做的各种记号,思考和比较各种不同的主题及分析型备忘录,看看哪些东西反复出现,看看哪些资料中存在突出差异,并从中归纳或抽象出解释和说明现象和社会生活过程的主要变量、关系和模式。在定性资料的分析阶段,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是,必须能够从大量的经验材料中识别那些构成更大的社会结构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