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6社会研究方法考研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问题的可行性

【答案】问题的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问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它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往往也越多。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

2. 社会事实范式

【答案】社会事实范式(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派、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以迪尔凯姆的方法论思想和现代的结构功能理论为代表,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的事实,它们不能还原为个人的事实。强调对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进行研究,在社会结构层次和文化层次探讨社会的本质属性。

3. 邮寄填答法

【答案】邮寄填答法的一般做法是:研究者把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在寄给被调查者问卷时,一般应该同时附上已写好回邮地址和收信人(或收信单位)、且贴好足够邮资的信封,以便于被调查者将填答好的问卷顺利寄回。

邮寄填答法的优点如下:

(1)可以省掉访问员的报酬和旅费(这意味着同样多的经费可以甩来调查更多的对象);

(2)不受空问距离和障碍的限制,几乎没有它调查不到的地方。

(3)特别地省时、省力、省钱。可以说,邮寄填答法是调查研究中最方便、最便宜、代价最小的资料收集方法。

邮寄填答法的缺点如下:

(1)它需要有调查对象的地址甚至姓名。然而,对于许多调查研究来说,并不存在一份现成的和完整的总体成员的名单,因此,邮寄调查的样本往往无法抽取,问卷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寄。

(2)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4. 非正式访谈

【答案】非正式访谈是指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这种非正式的访谈无法事先预料和计划,交谈的进程不能由研究者严格控制,交谈内容也不能完全按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进行选择,只能随具体的谈话情景、谈话对象而定。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只能因势利导,见机行事。

5. 流程图方法

【答案】流程图方法主要是指以历史和现时发展过程为标准,对定性资料所进行的描述。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很好地展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思考与实践

6. 简述数据清理的方法。

【答案】数据清理工作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进行的,通常有下列几种方法。

(1)有效范围清理

对于问卷中的任何一个变量来说,它的有效的编码值往往都有某种范围,而当数据中的数字超出了这一范围时,可以肯定这个数字一定是错误的。比如,如果在数据文件的“性别”这一变量栏中,出现了数字5或者7.8等,我们马上可以判定这是错误的编码值。

(2)逻辑一致性清理

逻辑一致性清理则是从另一种角度来查找数据中所存在的问题。它比有效范围清理要稍微复杂一些。其基本思路是依据问卷中的问题相互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来检查前后数

据之间的合理性。要查找和清理有上述错误的个案,需要在SPSS 软件中执行条件选择命令(IF )。

(3)数据质量抽查

尽管采取了上述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清理,但仍会有一些错误的数据无法查出来。作为一种妥协,人们往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样本的全部个案中,抽取一部分个案,进行这种形式的校对工作。用这一部分个案校对的结果,来估计和评价全部数据的质量。

7. 同期群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这种研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1)同期群研究的含义: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是指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同期群研究的方法: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3)同期群研究的作用:可以描述某一特殊人群变化的过程,便于探寻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

8. 何为深度访淡? 对于实地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来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1)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和分类:

①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应该说,无结构访谈与结构访谈相互补充,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都是社会研究中的有

用工具。

②根据访谈的性质,可以将实地研究中的无结构访谈细分为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两种。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而非正式访谈则指的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这种非正式的访谈无法事先预料和计划,交谈的进程不能由研究者严格控制,交谈内容也不能完全按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进行选择,只能随着具体的谈话情景、谈话对象而定。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只能因势利导,见机行事。正式的访谈则通常需要按事先拟好的提纲进行,这种提纲中列出了一些根据研究文献和研究者个人经验认为应该了解的各种方面的问题。但提纲通常只起到某种提示作用,访谈的实际进程仍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③根据被访对象的数量,无结构访谈又可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两种。个别访谈与结构访谈中的当面访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它们都是由一个访谈员同一个被访者单独交谈。但二者仍有着本质的区别:无结构的个别访谈不依据问卷表,只围绕访谈的主题,灵活地询问和交谈; 而结构式的当面访谈则完全依据问卷表,严格按程序、按要求进行提问和记录。集体访谈则是将若干个研究对象集中在一起进行访谈,我们将在后面专门介绍。

(2)在实地研究中进行无结构访谈需要注意的要点:

①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种可取的方法

,以保证每次具体的访谈都能覆盖访谈的主是,事先精心准备好一组“主题标题”或“内容提示”

要内容。这组“主题标题”或“内容提示”一般采用简练明确的词语或短小的句子的形式,抄写在一张卡片上,或者写在笔记本上,用以作为在访谈过程中指导提问和检查遗漏的依据。这组“主题标题”通常需要根据实际访谈过程中所认识到的问题或方面,对原先考虑不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

②访谈前最好能对被访者的各方面情况和特征,比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尽可能详细地进行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便于访谈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角色姿态,尽可能缩小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增加二者之间的共同语言,以建立起融洽轻松的访谈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使访谈员对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所谈的各种情况,有一个更为准确、更为客观的理解。

③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应该以被访者方便为主要原则。在访谈前,访谈员应该事先与被访者进行联系,向被访者说明访谈目的和内容,并和被访者就访谈次数、时间长短及保密原则达成协议。见面时,一定要向被访者表示某种歉意。

④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其标准是: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突出。主要解释你是什么人,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访谈等等。其目的是消除被访者在陌生人面前所自然产生的各种疑虑和戒各心理。接着,就要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地告诉被访者,你希望他谈些什么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不能把你所想了解的全部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而只能给出一个总的内容范围和一两个十分容易交谈的话题。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回答者产生回答问题的动机; 帮助他们做好回答问题的心理准备; 建立起轻松、融洽的访谈关系; 引导被访者开始回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