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718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风格
【答案】风格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在文学理论中,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文学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文学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2. 文体期待
【答案】文体期待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
3. 浪漫主义
【答案】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始兴起。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唤醒精神和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
4. 叙述人语言
【答案】叙述人语言是指文字作品中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感情、评论事物的语言。在叙事文学中,无论是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或抒发感受都离不开叙述人语言。同样,把作品各个构成部分连贯起来,组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也全靠叙述人语言。因此,叙述人语言在叙事文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运用叙述人语言,可以对人物性格作概括介绍,也可以对主人公的肖像作形象化的描绘,还可以描绘人物的神情动作。
5. 延留
【答案】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可能的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
在造成读者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又称余味。它是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当读完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后,其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还会萦绕脑际,其思想感情仍会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读者再尸回想,甚至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显或隐地影响着读者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
6. 叙事模式
【答案】叙事模式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L. 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二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这六种叙事模式分别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7. 典型
【答案】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8. 逻各斯
【答案】逻各斯在希腊语中记为“logos" ,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逻各斯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自赫拉克利特最初把“逻各斯”引入哲学中后,它当时既有语言、说明、尺度之蕴,又有理性、法则之意。海德格尔曾经从语源学上对逻各斯有过考证,他认为古希腊语中的“logos ”,起源于“legein" ,而“legein" ,在古希腊语中意为“说话”。后来,德里达继承海德格尔的思路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总的概括,提出了以逻各斯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论述题
9. 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
【答案】(1)文学作品增进人们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化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因此,文学消费和接受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即审美的交流活动。文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供人们娱乐和享受,也负有教化与交流的使命,并且,通过交流而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移风易俗的作用。
(2)文学接受具有社会性的交际功能
文学艺术活动是社会群体、民族乃至全人类相互交流思想情感、传授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之
一。因而文学接受是确保社会整体得以维系、社会价值得以建构、历史传统得以绵延的基本文化
活动。
(3)文学消费作为审美交流活动的表现
文学消费作为审美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 读者与其他读者的交流:以及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
10.谈谈你对“审美意象”的理解。
【答案】审美意象是文学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种存在状态,即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审美意象的特征主要有:
(1)本质特征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正和中国占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一样,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艺术的许多流派,也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它们创造意象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
(2)表现特征
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象征‘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象征一般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但“呈现于感性观照”的只能有一个因素,即“意义的表现”。这种“意义的表现”或者是一种“感性的存在物”,如金字塔、陵园或纪念碑等,或者是一种形象,如《变形记》中的大甲虫。也就是说,象征的“意义的表现”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形象”实际上已经变成某“意义”的载体了。
(3)形象特征
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在现代艺术中,“荒诞”成了一个极常见的术语,如“荒诞派文学”、“荒诞派戏剧”等。其实都是由意象的形象的“奇辟荒诞”引起的。它包括两类内容:
①形象上的荒诞性。比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刑天,头被砍掉后,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 埃及狮身人面像是人与兽的嫁接; 华沙美人鱼是美女与鱼的合成等,这些都是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物。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笔下一个小镇上的人都变成了犀牛的故事,也具有这个层面上的荒诞性。
②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现代派文学更是刻意表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荒诞。贝克特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描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里无望地等待一个不明身份的人一一戈多,表现人类对无望的未来充满期望的等待的荒谬悲剧,揭示了人生的荒诞性。
(4)思维特征
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由于意象本质上是以表达哲理为目的的“表意之象”,所以它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生活中的客观物象与主观的抽象思维完全对应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因此作家、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时就必须对客观物象进行选择、改造,包括嫁接、组合和重新设计等。由于意象的设计要与所表之“意”取得对应,生活物象本来的样子便被打破,从而形成奇辟荒诞的形象形态。
(5)鉴赏特征
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由于在创造象征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意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