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师教学语言

  摘要


教师教学语言是连接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关键,它决定着教学成果的质量。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关于教师教学语言以及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语用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实际观察到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教学语言为分析点,以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为参照点,对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教学语言作如下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按照其作用分为提问语、反馈语、陈述语、称呼语、指示语、维序语六大类。其中提问语又分为征询类提问语、自发类提问语、反馈类提问语;征询类提问语包括“谁知道”型和“好不好”型,自发类提问语包括选择性提问语、非选择性提问语和自问自答型提问语,反馈类提问语包括肯定反馈类提问语、否定反馈类提问语和中性反馈类提问语。反馈语又分为肯定反馈语、否定反馈语和中性反馈语。其中肯定反馈语包括“重复”型、“重复+是不是”型、“直接评价”型、“重复+评价”型和“丰富答案”型。在此六种类型的基础上,又分析了常见的导入语和结束语的表达形式。导入语的表达形式包括出示材料,提问是什么导入;现实情境中提问导入;虚拟情境中提问导入;陈述材料导入。结束语的表达形式包括要求学生参与活动或实际操作以及延伸到家庭教育。
在此基础上,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出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效教学语言主要表现在科学性的问题、逻辑性的问题、指示不明的问题、重复的问题、颠倒的问题以及与教具不匹配的问题。
幼儿园已经形成了关于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比较完整的表达方式,而且个别幼儿园教师在常规教学语言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语言。但是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效教学语言;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模式化,缺乏创新;从归纳总结的各种类型的教师教学语言目的分析来看,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倾向明显;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形成,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针对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注重教学语言的学习、积累和反思,减少甚至消除无效的教学语言;开展教学语言研讨,互帮互助成长,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创新;应注意教学提问语要适时适度;教学语言要精确、精炼;正确解决科学术语与教学语言儿童化之间的矛盾。
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阐明本课题的研究缘起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国内外关于教师教学语言和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概念作操作性界定。
第三部分:介绍本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资料处理的方法。
第四部分:在对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本研究的结果。
第五部分:本研究的结论、针对结论的教育建议以及有待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