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人文学院706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备择方案设计

【答案】备择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供决策者用来解决政策问题、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措施或办法的行为。政策方案设计一是解决政策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具体可以分两步走:①进行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②对政策方案加以细化。

2. 系统思想

【答案】系统思想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应该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有系统、组成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3. 行动理论

【答案】行动理论学派强调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政策执行虽然只是政策过程的环节之一,但就其本身来说,却包含着政策执行者一连串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偶然的与必然的行动。因此,行动是政策执行的关键,政策执行的研究要以行动过程和行为性质为中心。具体来看,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了下列六类行动:①权威性行动; ②目的性行动; ③组织性行动; ④公益性行动; ⑤持续性行动; ⑥创造性行动。

4. 抽样分布

【答案】抽样分布是指只要样本容量n 小于总体容量N ,总体中样本就不止一个。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统计量。其中任意两个样本的统计量相等的概率几乎为0。因此这些统计量也有相应的概率分布,比如均值抽样分布、标准差抽样分布等,这种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5. 精英决策

【答案】精英分析方法认为所有的政治系统都分为两个阶层一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精英分析的核心观点在于,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因此精英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杰出的精英人物决定的,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

6. 博弈理论

【答案】博弈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交易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小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在政治交易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目标与方案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都要大打折扣。在宏观层面上,博弈理论把公共政策执行视为各级政府或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执行博弈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分水岭,博弈理论使人们对于政府运作的认知逐渐扬弃了传统静态的层级节制观点,并进而转变为以动态的府际关系为核心。政治学的博弈理论认为,在冲突与竞争中,甸一个参加者都力求获得最大收益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7. 效用分析

【答案】效用分析是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利用效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决策的方一法。在一般的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对方一案的选择通常是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货币收益值的大小,然后选择其中的较大者为最佳方案。但在许多场合,情况井不是这样,最佳方案的选择往往因决策者的价值判断不同而异。在不同风险的情况下,对同等收益,决策可能不同; 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小同,其决策也将小同。

8. 零和对策

【答案】零和对策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策,它最初是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提出,后来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加以推广。在零和对策中,每次结局时,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一个局中人的所得恰是另一局中人的所失。简而言之,零和对策是指一方的所得,恰好是对方的所失。

有经验的决策者总是设法避免零和对策论的结果,而是采取以“双赢”,即双方均有利的策略来代替它。这样一方就不必失去对方所得的了。然而,在世界上,经济上的竞争者们都在一个有限的大饼上争夺自己的那一部分,零和对策论可以描述下列问题的特征:通过税收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和补偿雇员工资的再分配。

而非零和对策,是既有对抗又有联合的缓和竞争对策。在非零和对策中,各选手的目的不完全对立,对策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候选手只按本身的利害关系单方面作出决策,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联盟。其结局支付总和是可变的,局中人可以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非零和对策的多样性,与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行为表现是一致的。

非零和对策与零和对策相比,非零和对策在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1)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

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

(2)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萨拉门认为,非营利组织可以归结为六个特点:

①正式的组织

它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化,临时和非正式的民众集合并不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要得到国家法律的合法承认,具备这种法人资格,才能为团体托付订定契约和保管则物。

②民间的组织

它必须与政府组织分开,既不是政府组织的部分,也不山政府官员充任基金会所管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不能接受政府的明显支持,或者政府官员不能成为董事; 最主要在于‘自在基本结构上是民间组织,不能为政府控制。

③非利益的分配

它不是专为组织本身生产利润,非营利组织在特定的时间中聚集利润,但是要将其使用在机构的基本任务上,而不是分配给组织内的财源提供者,这是非营利组织与私人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

④自己治理

非营利组织能监控它们自己的活动,它们有内部的治理程序,而不接受外在团体的控制。 ⑤志愿性的团体非营利组织包括某些程度的志愿参与机构活动的导引或是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志愿人员组成负责领导的董事会⑥公共利益的属性非营利组织为公共日的服务,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性质组织的主要特点。

10.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阻碍包括哪些?

【答案】公共政策的终止是一个政治过程,是支持和反对政策终止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上的抵触

①政策制定者。决策者一般并不愿意承认他们费尽心思制定出来的政策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愿意承认政策失败。他们感到若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承认他们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犯了错误,从而形成了心理上的包袱。

②政策执行者。他们不愿意承认政策的失败,毕竟政策的实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并且,执行者的权力和利益与政策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关联。

③政策受益者。那些从拟终止的政策中受益的个人与群体同样会因担心政策终止将导致其既得利益的丧失而对政策终止产生逆反心理。

(2)组织的持久性组织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即使己经没有存在必要,也会想方设法维持和延续自己的生命; 组织具有动态适应性,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地调整自己,甚至能针对政策终止的各种措施来调整自己的方向,从而使终止计划天折或破产。

(3)反对势力的联盟

反对政策终止的各种力量在面临政策终止的威胁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联盟,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