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619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答案】糖的有氧氧化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2. 氢键(hydrogen bond)。
【答案】氢键是稳定蛋白质和DNA 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由电负性强的原子与氢形成的基团如N-H 和O-H 有很大的偶极矩,成键电子云分布偏向负电性大的原子,使正电荷的氢原子在外侧裸露。当带正电荷的氢原子遇到另一个电负性强的原子时,就产生静电引力,而形成氢键:X-H …Y 。
3.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答案】增色效应是指将DNA 的稀盐溶液加热时,双螺旋结构解体,两条链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260nm 紫外吸收值升高。减色效应是指变性的DNA 在适当条件下,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260nm 紫外吸收值降低。
4.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
【答案】糖异生是指非糖物质在细胞内净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
5. 酶的辅助因子。
【答案】酶的辅助因子构成全酶的一个组分,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及水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作用是在酶促反应中运输转移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的作用。
6. SAM 。
【答案】SAM 即S_腺苷甲硫氨酸,是重要的活化甲基供体。
7.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答案】葡萄糖-丙氨酸循环是一种氨的转运过程。在肌肉中,由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接受其他氨基酸的氨基形成丙氨酸,丙氨酸是中性无毒物质,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将氮基移交or 酮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氮进入尿素合成途径,丙酮酸在肝细胞中异生为葡萄糖再运回至肌肉氧化供能。
8. 核心酶。
【答案】核心酶是指没有亚基的RNA 聚合酶。大肠杆菌的RNA 聚合酶全酶由5个亚基组
成
二、填空题
9.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和
【答案】谷氨酰胺;天冬氨酸;
由氨、二氧化碳和 【解析】嘧啶核苷酸的嘧啶环是由氨甲酰磷酸和天冬氨酸合成的,生物体内的氨甲酰磷酸可
合成,而用于形成嘧啶的氨甲酰磷酸需由谷氨酰胺作为氨的供体,所以说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原料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和
10.DNA 连接酶催化连接反应时需要消耗能量,大肠杆菌DNA 连接酶由_____提供能量,T4噬菌体DNA 连接酶由_____提供能量。 【答案】ATP
11.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过滤超离心
12.B 型DNA 双螺旋的螺距为_____,每匝螺旋有__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__。 【答案】
13.若底物脱下的[H]全部转变为ATP ,则1mol 软脂肪酸(16C )经脂酰CoA β-氧化途径可共生成_____ATP, 或净生成ATP 。
【答案】108; 106
14.氨基酸代谢中的联合脱氨基是由_____酶和_____酶共同催化完成的。
【答案】转氨;L-谷氨酸脱氢
15.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 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___和_____。
【答案】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
16.糖酵解途径惟一的脱氢反应是_____,脱下的氢由_____递氢体接受。
【答案】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17.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之中,_____和_____与_____和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
【答案】蛋白质;核酸;蛋白质;蛋白质
18.儿茶酚胺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物质。
【答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三、单选题
19.下列( )试剂可以用于标记蛋白质的N 端。
A. 甲醒
B.densylchloride
C. 二异苯基氟磷酸
D.TPCK
【答案】B
20.在离体的完整的线粒体中,在有可氧化的底物的存在下, 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摄入量?( )
A. 更多的TCA 循环的酶
B.ADP
C.FADH2
D.NADH
E. 氰化物
【答案】B
【解析】ADP 作为氧化磷酸化的底物,能够刺激氧化磷酸化的速率,由于细胞内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之间紧密的偶联关系,所以ADP 也能刺激电子的传递和氧气的消耗。
21.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贫血的维生素是( )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E
【答案】B
22.磷脂酰丝氨酸在
A.-1
B.-2
C.+1
D.+2
E.0
【答案】A 时所带净电荷为( )。
【解析】
磷脂酰丝氨酸在时,分子中磷酸基团带一个负电荷,丝氨酸的羧基带一个负电荷,氨基带一个正电荷,所以时所带净电荷为-1。
23.以下哪种系统属于协同运输( )
A. 红细胞质膜上的阴离子通道
B. 质膜上的
C. 大肠杆菌质膜上的 乳糖透性酶
D. 嗜盐菌质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