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具有的功效是(). 解毒消痈。 收湿敛疮。 消肿排脓。 化腐生肌。 燥湿止痒。
肝外胆管癌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 上段胆管。 下段胆管。 中段胆管。 胆总管胰腺段。 胆囊管。
3个月婴儿,因咳嗽、喉鸣、呼吸困难4天而来院。患儿4天前有低热,T37~38℃,轻咳,声音轻度嘶哑,有时有呼噜声,偶呕吐,无犬吠样咳嗽,曾口服头孢氨苄及止咳药,但体温不降反升至39℃。两天来发憋,有时张口呼吸,流涕。入院查体:T37.8℃,P164次/分,R48次/分,发育、营养中等,气促,无发绀,张口呼吸,前囟2cm×2cm、平坦,方颅,有枕秃,眼、耳、鼻无异常。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右颈部及颌下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2~3个,有压痛,有轻度喉鸣及三凹征,两肺呼吸音粗,有痰鸣音,未闻湿啰音,心率164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稍膨隆,肝肋下2cm,脾下1cm,均软,神经系统及四肢检查正常。Hb110g/L,RBC3.56×10/L,WBC14×10/L,N59%,L41%,胸部X线可见两肺纹理增粗。从咳嗽、喉鸣、呼吸困难考虑鉴别诊断,不包括哪一项() A.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会厌炎。 咽后壁脓肿。 气管异物。
有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不正确的是() 50%~70%患者合并有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可累及整个胆道系统,以肝外胆管病变明显。 患者常死于肝衰竭。 胆囊多受侵犯。 ERCP或MRCP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归经的理论基础是().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运气学说。 整体观念。 脏腑经络理论。
男,60岁。阵发性腹痛伴频繁呕吐,停止排气排便8小时入院。2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腹稍胀,上腹部压痛。患者入院第2日腹痛加剧,体温38.8℃。查体:腹部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白细胞18×10/L。此时最恰当的治疗方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