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大学法学院709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表达
【答案】政治表达是指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不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是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政治表达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①政治集会,是特定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
②政治请愿,是公民向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事项的意见和希望的行为。请愿的内容、方法等,都由各国的具体法律加以规定。
③政治言论,是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卞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现代社会的政治言论参与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舆论去影响政府决策。
2. 政治协调
【答案】政治协调是政治指挥的一种力一式。政治指挥是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政治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和协调社会成员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协调是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不同形式的协调,以达到合作协力的目的。政治协调一般包括权威性协调和沟通性协调等等。
3.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4. 联邦制
【答案】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①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政治权力;
②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③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④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不过,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可以在联邦宪法允许范围内,与外国政府就某些次要事项签约,有些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还可以以独立资格加入国际组织。当今世界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等。
二、简答题
5.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特点。
【答案】(1)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人民形成了根本一致的共同利益。社会主义社会中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又使得人民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形成和运行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背景,决定了它完全真实地反映和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各种不同的政治社团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政治组织具有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利益,其间关系是非对抗、非争夺性的,因而其运行方式也是协调性的。
政治社团的活动服从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这种根本利益的存在和实现作为自己,存在和活动的前提。
(3)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有着紧密联系。按照其所代表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应该实现小同社会群体的特定利益要求,因此,它是社会群众性政治团体。
(4)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党和人民联系的中介。
(5)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学习政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
6.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统治理论是什么?
【答案】(1)政治统治的本质
①国家既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大规模社会分工的出现。分工使专门掌握管理公职的特殊阶级出现:同时,专门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机构也出现了。这两方面的专门化,使得社会职能对社会逐渐独立化; 当社会因分工发展而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各个阶级,其中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独自全面掌握社会职能时,社会职能也就上升为对社会的统治。在原始社会,实现社会职能靠的是风俗与习惯; 而当社会职能变成对社会的统治时,实现社会职能靠的是公共权威,即国家权力。
②国家是在社会职能对社会逐渐独立并上升为社会统治的过程中形成的。其社会职能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处理公共事务。若社会职能得不到充分履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就没有保障,因此,社会职能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③国家产生的前提与目的,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统治秩序是存在十阶级对抗社会中处于主事地位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2)统治秩序的确立
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①暴力后盾。在统治过程中,统治阶级首先依赖的是国家机器,即军队、警察、法庭和官僚机构等。
②制度建设。统治阶级依赖的暴力后盾是为了确立有利于自己的政治格局,这种政治格局就是制度。
③法律建构。制度的运转经常表现为法律规定。法律是掌握国家管理权力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把现存的统治关系固定化的形式,是统治阶级达到利益普遍化目的的最好手段。 ④实现法治。首先,法治意味着正常的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或压倒一切的地位,排斥专制、特权甚至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其次,法治意味着所有政党、团体都必须平等地服从宪法与法律。
7. 什么是政治关系? 如何从利益的视角理解政治关系的构成?
【答案】政治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1)政治关系的含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十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2)从利益的视角理解政治关系的构成,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关系内含着三个层面的关系: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的政治权力关系; 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所构成的政治权利关系。
②在人类利益关系中,包含着内在的基本矛盾性。一方面,任何利益都有着得到实现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任何利益又只有在社会联系中,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才能得以实现。利益的这种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是利益的基本矛盾,它构成了利益的二重性。利益的这种二重性,形成了社会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社会前提,为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并且规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而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则是人们试图以权威强制和合法资格的方式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实现利益的途径。
三、论述题
8. 政治社会化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上。具体为:
(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其政治成长和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成长和发展由两个方面构成:
①政治人格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途径和媒介,获得特定的政治知识,从而逐步形成了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单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这种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总和,就形成了特定的政治人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