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 积极的社会功能
B. 应有的责任能力
C. 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 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A
【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A 。
2. 研究表明:( )程度的“认知不协调”对动员学生的注意最为有效。
A. 较低
B. 中等
C. 很低
D. 很高
【答案】B
3. 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 )。
A. 聚合式交叉设计
B. 纵向研究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横断研究设计
【答案】A
4.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 有影响
B. 没有影响
C. 几乎没有影响
D. 有实质性影响
【答案】A
5. 心智技能区别于运动技能的主要特点是( )。
A. 流畅性、简缩性和适应性
B. 简缩性、展开性和流畅性
C. 简缩性、内潜性和展开性
D. 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考点】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特点。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特点的区别不同处的掌握情况。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内部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具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等特点。运动技能又叫做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6. 赫尔认为( )与生理需要状态相伴随并和有机体的生存有直接关系。
A. 原始内驱力
B. 生理内驱力
C. 继起内驱力
D. 心理内驱力
【答案】A
7.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考点】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
【答案】C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
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因此,答案选C 。
8. 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A. 纵向迁移
B. 横向迁移
C. 一般迁移
D. 普遍迁移
【考点】学习的迁移。
【答案】B
【解析】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力一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凹透镜与凸透镜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因此,答案选B 。对于迁移的分类一定要弄清楚,理解透彻。
9.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A. 信息加工
B. 学习活动
C. 复杂记忆
D. 理解
【答案】D
10.阿特金森认为,成功倾向高的人在选择不同的成功期望概率的任务时,更倾向于选择P s 为( )任务。
A.25%
B.75%
C.50%
D.100%
【答案】C
11.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