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公共政策分析(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公共政策分析(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公共政策分析(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3
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公共政策分析(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6
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公共政策分析(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40
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公共政策分析(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52
一、概念题
1. 多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③政党小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小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可以分为两个类型:①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的优势,多为正当的联盟执政:②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的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绝对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
2.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的一项重要环节和功能性活动,是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绩效的提高而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政策监控的内涵有以下四点:
①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②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
③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
④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
3. 完全理性
【答案】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根据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质是一种政策选优的方法。完全理性决策的观点是: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4. 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答案】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是指政策执行研究不应忽视各种层次中执行动态面的
探讨,其所提出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即着重于探讨政策执行的动态过程。在“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中,戈金等人认为中央政府做出决定启动了政策执行过程,而这一决定通过其形式和内容多多少少都会约束政策执行人员的选择和行为。地方政府回应中央政府强加的诱导和约束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地方政府偏好的性质和强度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能力。在这一模型中,戈金等人将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依据其独立性分为三类。独立的自变量包括联邦政府的诱导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诱导和约束,这两者都是事先存在的。半独立的中间变量是由中央政府决策与地方政府决定共同影响的,地方政府能力与地方政府输出的决定是两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影响着因变量,即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情况又反馈回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其诱导和约束因素。
5. 集团决策
【答案】集团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政府决策就是在不同集团的相互冲突中进行选择。在集团分析模型看来,公共政策是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其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6. 政策方案优选
【答案】政策方案优选,又称政策方案的抉择,是指决策系统对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之后,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过程。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标准。
7. 事后评价
【答案】事后评价,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后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又称为效果评价,这是对一项政策的最终评价。事后评价在公共政策执行完成之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价方式。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考察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在客观上对目标群体、政策系统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综合分析该项公共政策的效果。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总结,效果评价对公共政策所做的价值判断最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8.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二是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
【答案】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资源(即利益)向谁分配? 如何分配? 什么是最佳分配?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重点。利益究竟分配给谁?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利益分配的主体。政府显然愿意把社会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现实中常有这种情况,那些口头或表面拥护而实际上反对政府偏好的人,也同样会从政府手中获得同等的利益,甚至更多的利益。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要求必须明确谁是政策的受益者。对于任何一届政府来说,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总是第一位的。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不言而喻,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一般地说,在特定时期内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认真研究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10.简述拟订备选方案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答案】从理论上看,拟定备择方案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1)所拟定的全部备择方案应该尽可能地把所有方案都能包括进去,因为有时遗漏的方案正是追求的最佳方案或满意方案。
(2)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必须互相排斥。如方案甲的行动或措施全部包括方案乙中,则甲方案不能称为独立方案。
(3)政府行为具有面广、联系多、层次复杂等特点,拟定方案必须考虑诸多因素。拟定方案本身也是个动态过程,也可以分为若干步骤。它基本上由设想、分析、初选、评定、淘汰等等环节组成。人们一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大胆寻找和精心设计阶段。大胆寻找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对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是制定方案的关键一步; 精心设计阶段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坚毅的精神。因为这不仅需要反复的计算,严格的论证和细致的推敲,还需要经得起怀疑者和反对者的挑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