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扬州大学商学院2308公共政策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零和对策
【答案】零和对策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策,它最初是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提出,后来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加以推广。在零和对策中,每次结局时,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一个局中人的所得恰是另一局中人的所失。简而言之,零和对策是指一方的所得,恰好是对方的所失。
有经验的决策者总是设法避免零和对策论的结果,而是采取以“双赢”,即双方均有利的策略来代替它。这样一方就不必失去对方所得的了。然而,在世界上,经济上的竞争者们都在一个有限的大饼上争夺自己的那一部分,零和对策论可以描述下列问题的特征:通过税收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和补偿雇员工资的再分配。
而非零和对策,是既有对抗又有联合的缓和竞争对策。在非零和对策中,各选手的目的不完全对立,对策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候选手只按本身的利害关系单方面作出决策,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联盟。其结局支付总和是可变的,局中人可以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非零和对策的多样性,与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行为表现是一致的。
非零和对策与零和对策相比,非零和对策在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2. 政策分析
【答案】政策分析是指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简述如下: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社会现实中的某个(些)问题怎样成为公众在政治上注意的对象? 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什么? 不同的政策问题主要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建立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建立政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现政策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怎样对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优化? 什么利益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 政策方案是怎样被正式通过和颁布的? 正式通过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政策实施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 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
(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影响? 由谁去评价政策结果? 政策评价的结果是什么? 政策是继续执行、发展、还是终止?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3. 政府失灵
【答案】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具体来说,可以将政府失灵现象大致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的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由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存在,使得面对加总社会意见的过程中存在种种缺陷和矛盾。
(2)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会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多数时候,政府的决策总是由少数人做出的。如果社会对这些决策者的监督是不完善的,那就存在决策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的可能性。
(3)行政机构的低效率问题。评估行政机构的绩效非常困难、行政机构缺乏竞争和行政机构的公务员体制的僵化都是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
(4)政府失灵的其他方面。政府失灵可能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民主投票过程的高成本、直接民主过程可能缺乏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机制、代议制民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政治周期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各个方面。
4.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5. 精英决策
【答案】精英分析方法认为所有的政治系统都分为两个阶层一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精英分析的核心观点在于,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因此精英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杰出的精英人物决定的,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
6. 公共政策客体
【答案】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政策的直接客体是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政策的制定围绕着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展开; 政策的间接客体是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7. 前后对比法
【答案】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他一切方
法都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前后对比法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其小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
8. 政策创新与传播框架
【答案】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
(1)内部决定模型。该模型假设,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会受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认为职能部门创新的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内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特性。
(2)传播模型。与内部决定模型相反,传播模型则认为政策创新本质上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其把一个地方政府采纳的某项政策视为模仿其他地方政府先前采纳的政策。
二、简答题
9. 公共政策的功能
【答案】公共政策是政党或国家对公共事务和公共行为做出的规定,它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因此,一般意义上,公共政策可以被理解为政府和政党为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公共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策略。其主体是政府机关及政府官员,执政党也经常被看作公共政策的重要主体。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具体来讲,政策为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日的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照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从作用结果上看,有正向引导功能,也有负向引导功能。正导向,是政策对事物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体现了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负导向,那些不正确的政策以及违背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都具有负导向性。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体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中,调节作用和控制作用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调节。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追求各种不同利益的群体,利益的差别、摩擦以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作为一项政治措施的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调控作用也被称为负调控功能。这种消极作用,往往是因强调一种倾向而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所致。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具有利益分配的功能。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思想观念的差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