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鲁迅及其作品对人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代表的是一面精神的旗帜,让鲁迅精神在学生心灵中生长起来,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具有深远的价值,因此,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也是十分丰富的。
从问卷调查得知,有七成以上的学生并不十分喜欢鲁迅的作品,对鲁迅的了解也还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上,甚至还有少数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排斥情绪,究其原因,初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四方面问题:(一)程式化的分析导致重知识而轻能力(二)片面的处理教材导致重结论轻过程或伪过程。(三)主题的既定与落后导致学生体验情感而不得 (四)偏工具轻人文导致作品价值的缺失
依照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体悟式教学能较好地完成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体悟教学的第一步是体验学习,而体验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作为一种自发的体悟式教学发端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学实践,同时,古希腊的教育家苏格拉底被公认为外国启发式教学的鼻祖,虽然二者的教学范式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但我们可从中总结出体悟式教学显示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第一,体悟教学的范畴涵盖了启发式教学;第二,体悟教学注重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非理性认知方式;第三,体悟教学强调学习者自觉主动的践知态度与践知过程;第四,体悟教学追求个体内在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新质的产生。今天,体悟式教学又产生了新内容:(1)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体悟教学的重要保障(2)学生原有的体验与源自文本的新体验的整合是体悟式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3)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体悟教学的源泉(4)学生的发展是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结合鲁迅作品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方法,从而实现体悟式教学:
第一,个性解读铺基石。第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体悟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第三,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的期待视野。第四,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第五,围绕文本的“空白点”和“未定性”展开互动性体悟阅读。第六,重视文本语义的还原。第七,以巧问生成广义选择性解读。第八、矫正体悟思路。第九,在比较中体验感悟。
体悟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基础,是一种生命活动形态,是个体在当下的一种解读、领悟、关照、神思状态,是一种高度澄明的心灵境界:它构架起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其次,它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索空间。再次,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领域。最后,它关照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除此以外,它关注学生性格品质的形成。
教学实践充满了生成性、开放性和趣味性,需要师生共同探索,体悟教学是求真与求善的融合,在追求人的智慧、理性和能力发展的“求真”精神的科学教育中,渗透崇尚人类社会价值、和追求善与美的情感精神,是语文教学走向深处的跨越。在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实践中,成功地实施体悟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