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明末清初关中学者王弘撰生平及著述考述

关键词:明末清初,关中学者,王弘撰,著述

  摘要


王弘撰,明末清初关中学者。父王之良,官至明南京兵部左侍郎,是冯从吾的得意门生,王弘撰因而继承了关学重实践、善疑古、重考据、笃求实的学术传统。王弘撰一生交游天下,明末清初一批学者多其莫逆之友,而与之交往最密,影响最深者则是顾炎武。顾炎武长期留居在王弘撰家中,二人朝夕相对,惺惺相惜,相互砥砺,顾炎武称其为“关中生气之领袖”。
王弘撰著述颇丰,内容涉及理学、金石、小学、诗文创作、书法研究等。其理学著作有《周易图说述》、《正学隅见述》、《周易筮述》,其文集有《北行日札》、《砥斋集》、《西归日札》、《待庵日札》,另有笔记体史料集《山志》。这些著作在王弘撰生前均已刊行,然而随着时光的磨砺,初版多有残毁,后人于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均有重刻。在当代,其著作除《山志》外,均未整理出版。其著作为研究明末清初关中地区的历史、经济、民情以及明遗民及明末清初学术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著作中提出很多金石、字画品鉴、辨伪方面的个人见解,可为现在收藏界提供有益参考。而王弘撰的这些著作大都束之高阁,罕为人知,同样,学术界对于王弘撰其人其书的研究也极为稀少,且可查阅的资料中部分记载尚有疏误。如《清七百名人传》、《清史稿》分别在其字号及享年的记载上出现疏失,而对其著作的介绍也过于简略。现代书籍中谈及其人与其书的也很少,已有的著作对于王弘撰及其著作的论述也有纰漏。进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亦不多见,已有的论文或单从书画艺术角度阐述,或从诗词鉴赏角度,或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部分研究,而从史学,特别是文献学的角度对其人及其著作进行考论还是空白。
鉴于此,本文对其人及其著述作以梳理考论。上篇以介绍其人为主,从王弘撰成长以及交游经历中勾勒出其生平。在与顾炎武交往一节中,本文使用前人研究王弘撰时未涉及的《金石文字记》一书作以阐述。金石之学是两人的学术交集,在《金石文字记》中顾炎武多次引用王弘撰的学术观点,王弘撰在文集中叙述了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书的著书方法与著书过程,为研究顾炎武及其著作,提供珍贵的资料。同时,本文用多种史料进行对比分析,订正了《清史稿》与《清七百名人传》分别在王弘撰的享年与字号的记载上出现的疏失。下篇则以王弘撰流传至今的八部著作为主,简介其内容,梳理其成书、刊刻时间以及不同年代版本的刊刻情况,指出其著作的价值。《山志》一书有乾隆本、道光本及光绪本,本文通过对三本进行对比,查得乾隆本所缺之内容。同时指出光绪本《山志•汪跋》中对于王凌霄刻书的记载有所夸大,用别文补入《山志》并非光绪本首创。《山志》中所涉及的明末清初关中史实,可更正《绥寇纪略》一书的相关记载。本文通过对《砥斋集》康熙本与光绪本的对比,分析出两版的刻书区别,文章还指出光绪《重刻砥斋集序》中说“《周易图说述》,《钦定四库全书》已著录”有误,《四库全书》并未收入此书。《砥斋集》中一些文章,为研究清初陕西经济、历史提供真实的资料。通过对《砥斋集》中王弘撰与几位友人信件的探讨,得知王弘撰关心《明史》的修撰工作。通过对《待庵日札》与《西归日札》年代的分析,得出《待庵日札》是王弘撰最后一部著作的结论。这些对其著作及版本等信息的考述,希望能给相关问题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