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理论703政治学理论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法西斯国家

【答案】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法西斯统治的出现,是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用国会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旧方法来实行统治,因而不得不在对内政策上采用恐怖的管理方法的表现,是由于资产阶级再也不能在和平的对外政策的基础上找到摆脱现状的出路,因而不得不采用战争政策的表现。如20世纪20, 3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法西斯国家的特征:

①法西斯国家的形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育不充分,独裁专制统治体制在不同程度保留,垄断资产阶级与封建主残余政治军事势力相结合,因此具有顺利采用独裁专制体制所需的天然的土壤;

②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法西斯国家以“种族优越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作为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特征,宣扬“生存空间”理论;

③经济生活: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军事化;

④政治生活:实行法西斯的寡头统治;

⑤对外关系:奉行疯狂的对外扩一张和侵略政策,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2. 政教合一

【答案】“政教合一”是指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政教合一”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 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 民众受狂热和专一的宗教感情所支配。严格意义上的政教合一主要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上古时期,如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中国,都曾有过这种制度。最高统治者被视为神的化身或代理人,总揽教权和政权; 上层统治集团包括大量的宗教上层人物,一般僧侣或祭司也兼管教务、政务; 宗教是维持统治的巨大支柱,重大政务往往以宗教形式作出决定,宗教上的考虑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目前,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国家只有梵蒂冈、阿富汗等少数国家。

3. 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经过经济政治斗

争,推翻封建地卞阶级政治统治或与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妥协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维护其政治地位和资本剥削关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 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运行方式; 以普选制、议会制等形式为政治统治和治理社会方式; 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基本政权组织形式。在当今世界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

4. 政治情感

【答案】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它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

5. 比较研究法

【答案】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可以采取纵向的比较,也可以采取横向的比较。纵向的比较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比较政治现象,即比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政治现象; 横向比较是比较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政治现象,如对当代西方各种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比较政治研究是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它在当代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简述题

6. 评析资产阶级的民族观。

【答案】从本质上说,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以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为核心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这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所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主张每一个民族都有独立地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权利,其目的是要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合理性与进步性的一面。但是,由于受狭隘的阶级本性所决定,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即使在这一时期也有它不可避免的消极甚至反动的一面。 资本主义反动的民族观主要是:

(1)民族优劣的观点。为了适应对外侵略和掠夺的需要,资产阶级把世界上的民族人为地分成“优等”和“劣等”,认为“优等”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天生就有权去统治、奴役和压迫“劣等”民族。

(2)民族至上的观点。资产阶级极力抹煞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认为民族是一个超阶级的稳定共同体,其中所有成员的利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资产阶级之所以宣扬这种观点,目的在于利用民族矛盾来掩盖阶级矛盾,以资产阶级的一己私利冒充全民族的共同利益,从而把自己粉饰为民族领袖,装扮成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打着民族利益的旗号,欺骗本民族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去为它奴役和压迫其他民族的扩张政策和侵略行径充当工具。

(3)民族投降的观点。一方面,它冒充民族利益的代表,把本民族,实际上是它自身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且为了谋求这种利益不惜牺牲本民族劳动群众和其他民族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当

遇到强大外来民族的入侵,或本民族人民在斗争中日益觉悟并显示出强大的革命力量,从而对其统治地位构成威胁时,资产阶级就会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外来的民族侵略者,甘当其走狗和附庸,并勾结和借助外来反动势力,去镇压和扑灭本民族劳动人民的革命运动。

按照这种利己主义的民族观失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必然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限制、歧视、掠夺、摧残那些落后和弱小民族,奉行一种民族压迫的基本政策。这种民族压迫政策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多民族国家内部,它表现为民族不平等、民族歧视和强制性民族同化; 在对外关系上,则表现为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

7. 为什么不能把一切社会现象当做政治现象?

【答案】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1)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的规律可以被理性认知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2)从政治的定义可以看出,只有那些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的现象才具有政治性,才属于政治现象,否则就不具有政治性,属于非政治现象。

因此,并不是一切社会现象都可以被当做政治现象。

8.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答案】(1)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含义

①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生活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型的过程。政治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政治发展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结构的分化和政治决策能力和贯彻政策能力的提高。政治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主要由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秩序、效率、公平、民主。对于发展中国家,既要有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又不能靠暴力和高压来维持秩序和稳定; 既要追求政治效率,又要保证公正和平等; 既要使各利益群体都能充分地参与社会利益的配置过程,又要完善参与的途径和方式,防止失控而导致秩序混乱,就更应使四个要素协调起来。

②政治稳定是指要把对立面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政治稳定是一定社会政治模式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指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在权力、利益、地位等重要社会资源的分配关系上不存在激烈冲突的一种相对满足状态。简言之,政治稳定就是把社会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

(2)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政治发展的应然结果。政治发展中包含政治稳定的内涵,政治稳定中同样包含政治发展,且两者互为前提。换句话说,只有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