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724建筑理论综合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上
【答案】方上是古代建筑学术语,是指秦汉起使用的陵墓形式,累土为方锥形而截去其上部。
2. 刘秉忠
【答案】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师,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元大都修建者,著名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3. 前蜀王建墓
【答案】前蜀王建墓是指五代前蜀主王建的墓,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有前、中、后3室,三室之间皆用木门相隔,中室中央偏北有石棺床,上置棺椁,棺床四周有浮雕。后室出土有墓主石雕像。
4. 和玺彩画
【答案】和玺彩画是清代彩画作中最高级的一种,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在箍头处用有坐龙的盒子,藻头用齿形衍眼及降龙,枋心用行龙。主要线条及龙、宝珠等用沥粉贴金,主要以蓝、绿底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
5. 侧脚
【答案】侧脚是指为了增加建筑形式和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的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十柱高,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八柱高,角柱向两个方向倾斜。侧脚源于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目的在于借助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増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明代以后,侧脚逐渐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6. 分心斗底槽
【答案】分心斗底槽是是宋代殿阁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简称分心槽,是指用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空间分为前后两个相同的部分,一般用作殿门处理。
7. 广胜下寺
【答案】广胜下寺是元朝重要佛教建筑,位于山西洪洞,寺有前后二院,从前至后地势逐级升高。从高台阶通过山门为前院,广阔开朗,种植树木,除院北的前殿外,没有其他建筑;后院
建筑密集,四面建筑围合而封闭,形成传统四合院。其中,正殿柱列采用“减柱法”。
8. 举折屋面画法
【答案】举折屋面画法是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举,是指屋架的高度;折,是指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使得的屋面横断面成折线。它的作用是使屋面呈一条凹形优美的曲线。举折越往上越陡,利于排水和采光。
9. 抱鼓石
【答案】抱鼓石,又称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因一个犹如抱鼓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而得名。抱鼓石属于门枕石,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一般在四合院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由两块形似圆鼓的石制构件组成。抱鼓石是中国宅门中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识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品。抱鼓石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它是一种内在世界通过装饰符号语言展示于外在世界的典型事例。
10.都柱
【答案】都柱是指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的作法。
二、绘图题
11.清式栏杆立面图
【答案】
图
12.金刚宝座塔
【答案】
图
13.喇嘛塔
【答案】
图 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
14.图析宋代与明清的须弥座
【答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