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920建筑理论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批竹昂

【答案】批竹昂是中国古建筑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将昂头削成批竹形而得名。《营造法式》中将其定义为“亦有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谓之批竹昂。”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清代已不再使用。

2. 金箱斗底槽

【答案】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3.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4. 霸王拳

【答案】霸王拳是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样式

二、简答题

5. 绘图分析明清北京城的城市规划布局。

【答案】

图1 明朝北京布局图

图2 清乾隆年间北京城平面

1-亲王府;2-佛寺;3-道观;4-清真寺;5-天主教堂;6-仓库;7-衙署;8-历代帝王庙;9-满洲堂子;10-官手工业局及作坊;11-贡院;12-八旗营房;13-文庙、学校;14-皇史宸;15-马圈;16-牛圈;17-驯象所;18-义地、养育堂

(1)平面轮廓

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明朝将大都北面约5里宽较荒凉的地带放弃,缩小城框。明成祖建都时,在皇城前建立五府六部等政权机构的衙署,又将城墙向南移了1里余。嘉靖三十二年加筑外城,只把城南天坛、先农坛及稠密的居民区包围起来,西、北、东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北京的城墙平面形成凸字形。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再扩充,城的平面轮廓也不再改变,主要是营建苑囿和修建宫殿。

(2)布局

①城门

明北京外城东西7950m ,南北3100m 。南面3座门,东西各1座门,北面共5座门,中央3门是内城的南门,东西两角门通城外。内城东西6650m ,南北5350m ,南面3座门,东、北、西各两座门。城门都有瓮城,建有城楼。内城的东南和西南两个城角并建有角楼。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四向开门,南面的正门是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