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政策科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客体

【答案】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政策的直接客体是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政策的制定围绕着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展开; 政策的间接客体是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2. 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3. 信息不对称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生产者对产品的质量所掌握的信息一般要远远超过购买者。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必然要试图利用其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这种谋取利益的活动又往往会降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4. 置信区间

【答案】虽然希望抽样误差越小越好,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某个样本统计量能否用来估计总体参数,取决于公共管理者对抽样误差的精度要求。公共管理者可以根据样本给出一个随机范围,这个范围以某种可以接受的概率保证对参数估计的正确性,即总体参数以某种概率包含在这个范围内。这个范围被称为置信区间,可以接受的概率被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通常记

,则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1-α(α为一个较小数)。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如果已知总体标准差。

为:

位值,上限。

。其中,是均值标准误。是样本均值,是正态分布函数在上的分被称为置信区间下限,被称为置信区间

5. 外部效应

【答案】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小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6. 事后评价

【答案】事后评价,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后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又称为效果评价,这是对一项政策的最终评价。事后评价在公共政策执行完成之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价方式。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考察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在客观上对目标群体、政策系统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综合分析该项公共政策的效果。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总结,效果评价对公共政策所做的价值判断最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7. 方案规划

【答案】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在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 _是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变革取向、选择取向、理性取向和群体取向。

8. 政策议程

【答案】公共政策议程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只有一小部分社会问题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政策议程即是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在政治系统中存在着多种政策议程。查尔斯·琼斯从政策活动的功能方面将政策议程分为:①问题确认议程:②提案议程; ③协议议程或讨价还价议程; ④持续议程。科布和埃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②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

二、简答题

9. 政策终结有哪些形式?

【答案】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政策终结有四种基本类型,它们所遇到的阻力依次递减:功能的终结、机构的终结、政策本身的终结和项目

的终结。一般而言,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六种:

(1)政策废止。即直截了当地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政府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式的发展变化,不定期地清理、废止大量不合时宜、过时了的政策。

(2)政策替代。指的是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新政策对旧政策的补正、修正,目的是更好地解决旧政策所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充分实现政策的目标。

(3)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政策中去。合并政策有两种情况:一是将原有的政策内容合并到现有的政策中,作为现有政策的一部分; 二是将多个旧政策加以调整,合并成一个新政策。

(4)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这有利于执行者明确政策目标,提高执行效率。

(5)政策缩减。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政策终结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关系,减少损失。主要表现形式有:缩小对政策的资源投入,减小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等。另外一种方式是,把政策中过时的部分废除,而保留原来政策中合理的部分。

(6)政策的法律化。一项经过长期实行有效的政策,为了提高其权威性和强制力,经过立法机关和授权立法的行政机关审议通过,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政策终结。

10.如果某个数据分布满足正态分布,如何利用Excel 来估计标准差?

【答案】在Excel 中,选定函数STDEVP ,输入每个数据,点击确定即得估计标准差。

11.简述支持联盟框架的主要内容。

【答案】支持联盟框架由萨巴蒂尔提出,其思想集中地表现在《政策改变和政策学习:支持联盟的途径》一书中。萨巴蒂尔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

(1)在政策领域的政策共同体中,利益集团是有组织的。在支持联盟框架的典型模型中,2-4个有着共同价值和信仰的支持联盟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政策领域。这些联盟既包括国家的行为者,也包括社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者。一般来说,联盟形成的纽带是某种共同的信仰,这种信仰通常又是建立在对某个有着共同利益的公共问题的共识的基础之上。

(2)在支持联盟框架中,支持联盟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促使各个集团走到一起的,不仅是共同利益的驱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础加入政策的争论中,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协。支持联盟间的竞争由政治拍客们居中调停,因为这些政治拍客们在问题解决中有着利害关系,或者因为政治和睦能给捐客们带来好处。

(3)对于导致政策改变的原因,萨巴蒂尔指出,联盟者的资源对改变政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比如联盟者的资金、专业知识、支持者数量及合法性等,表明支持联盟影响政策的力量。此外,如问题的性质、文化价值、宪法制度以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程度等外部因素也左右着政策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