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价值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分析,主要是指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政府所做的往往是社会的公共事业,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公共政策的倡导、评价功能,决定了价值研究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突出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出,人的全部活动都是在追求着某种价值目标。价值目标越大,越是同活动主体的需要相一致,人们所激发的潜能也越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为社会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出行动导向。离开了导向,就失去了政策存在的意义。
2. 前后对比法
【答案】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他一切方法都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前后对比法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其小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
3. 非官方参与者
【答案】非官方参与者是指除官方决策者之外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其作为体制外的力量,通过游说官方决策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4. 正式评价
【答案】正式评价是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其在公共政策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结论是政府部门考察公共政策的主要依据。正式评价具有评价过程标准化、评价方案科学化、评价结论比较客观全面的优点。其缺点是,对开展评价的相关条件要求苛刻,不仅要有足够的评价经费和掌握系统的相关信息,而且对评价者自身的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
5. 强制性工具
【答案】强制性工具又称指导性工具,是指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使用该工具,没有给目标群体留下多少自由决定的余地,具体的形式有: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
6. 公共政策环境
【答案】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公共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即一般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依赖公共政策主体对其加以观察、识别、理解和寻找。
7. 公共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8. 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
【答案】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认为以下四项主要因素的互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的执行状况:①沟通。政策内容及执行方法如果能清晰地传达给政策执行人员,则能够以整齐划一的步伐,促进政策执行的成功。②资源。充分的资源供给也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之
一。大致来看,政策执行所涉及的资源包含四项:人员、信息、设备和权威。③执行者偏好。政策执行人员通常具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他们对政策的态度将极大地影响到政策执行效果。④官僚组织结构。包括标准作业程序和执行权责分散化两个部分。
二、简答题
9. 简述支持联盟框架的主要内容。
【答案】支持联盟框架由萨巴蒂尔提出,其思想集中地表现在《政策改变和政策学习:支持联盟的途径》一书中。萨巴蒂尔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
(1)在政策领域的政策共同体中,利益集团是有组织的。在支持联盟框架的典型模型中,2-4个有着共同价值和信仰的支持联盟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政策领域。这些联盟既包括国家的行为者,也包括社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者。一般来说,联盟形成的纽带是某种共同的信仰,这种信仰
通常又是建立在对某个有着共同利益的公共问题的共识的基础之上。
(2)在支持联盟框架中,支持联盟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促使各个集团走到一起的,不仅是共同利益的驱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础加入政策的争论中,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协。支持联盟间的竞争由政治拍客们居中调停,因为这些政治拍客们在问题解决中有着利害关系,或者因为政治和睦能给捐客们带来好处。
(3)对于导致政策改变的原因,萨巴蒂尔指出,联盟者的资源对改变政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比如联盟者的资金、专业知识、支持者数量及合法性等,表明支持联盟影响政策的力量。此外,如问题的性质、文化价值、宪法制度以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程度等外部因素也左右着政策改变的路径。
(4)和多源流分析框架一样,支持联盟框架强调各种各样的个人和机构的行为者,把公共政策制定看作是一个长年累月反复不断的过程。而与多源流分析框架不同的是,支持联盟框架不仅考虑到政策改变的可能性,而且涉及到了政策改变的机制,同时更加强调系统中执行和反馈的影响。
(5)总的来说,在支持联盟的框架中,信仰体系和利益因素决定了联盟所采取的政策。与此同时,各种因素影响了政策的成功与否。
10.公共政策调整的障碍。
【答案】政策调整是政策制定者依据政策评价结论反馈的信息,对政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部分或全部改变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它具有非零起点性和双重优化的特点。任何政策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和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及时地进行行政调整是政治生活中很正常的事。因为政策调整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完全一致,总会使调整存在着多种障碍。单从决策主体分析,有以下表现:
(1)决策者的利益。少数决策者往往从心理上不愿意承认政策的缺陷。在他们看来,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自己失败,意味着更多利益的丢失。如果原有政策给他们利益很多,调整了的政策给他们的利益很小,在存在着极大的利益反差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是政策调整的支持者。
(2)决策者的素质。决策者是政策制定系统中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是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最有权威的驾驭者。政策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是决策者,而决策者的关键是他们的素质。素质低下的决策者,不可能及时地修正或否定那些过时或失误的政策。
(3)决策者的信息资源。政策调整是动态过程,维持这一过程并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信息的反馈。假如反馈机制失控,造成了信息不足或失真,那么决策者就失去了作出新决策的依据。比如客观环境己发生改变,信息却反馈不上来,或者反馈的信息是某些人编造的假信息,这样政策执行的惯性会使决策主体无力调整政策。
11.根据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的观点,简述公共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政策、法规及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的失灵。与市场决策相比,公共决策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