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党建刊物《共产党人》写的著名发刊词。发刊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以来在党的建设上的历史,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以及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是主要阐述了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各自的基本问题之间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共产党十几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2. 法币政策

【答案】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有:①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②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③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3. 张勋复辟

【答案】张勋复辟,又称“丁己复辟”,是指1917年皖省督军张勋在北京拥清废帝溥仪登极的历史事件。1917年5月,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了“府院之争”,黎元洪无力与段抗衡,被迫同意盘踞在徐州的军阀张勋北上调停。张勋率“辫子军”北上天津,与段祺瑞密谋,通电逼黎下台,解散国会。入京后,张勋赶跑黎元洪,于7月1日拥戴清逊帝溥仪登极,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复辟清朝。张勋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段棋瑞赶黎下台、解散国会的目的已达到,又组织“讨逆军”起兵讨张。12日,张勋辫子军失败,溥仪再次宣布退位,为期12天的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4. 戊戌政变

【答案】戊戌政变是清末慈禧太后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先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掌国政。政变以后,慈禧太后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5.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答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1936年5月31日由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部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中指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

6. 新生活运动

【答案】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的旨在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的国民教育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义、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运动由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新生活运动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的旨在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的国民教育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义、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运动由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

用。新生活运动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

7. 圣库制度

【答案】圣库制度是指清代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宣布“凡物皆天赐来,不须钱买”,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凡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一经查出,金银没官,人即治罪。后因天京城内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太平天国开办了官营商业。

8. 少年中国学会

【答案】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社团。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人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学会在1923年以后出现分化,其中的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9.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抗日政治主张。主要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政策;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抗日的民族团结。《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也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政政府的政策纲领,它不仅给人民指明了走向顺利的道路,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10.“问题与主义之争”

【答案】“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20世纪之初,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胡适提出要“少谈些主义,多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反对空谈“主义”,寻找“根本解决”;李大钊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阐明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新文化阵营内部,形式上是学术辩论,内容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它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理之争,事关如何解决中国社会政治的根本方法,反映了二者指导思想上的分歧。

二、论述题

11.抗战初期,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是如何展开斗争的?各自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对日作战中形成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战场。两个战场的联合打击,彻底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敌后抗日战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确定的在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华中、陕甘宁等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敌后战场的开辟,使日军受到极大威胁。从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共奸敌5万余人,牵制敌人兵力达30万以上,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力量也得到壮大和发展。八路军发展到15万多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总人口达到5000万人以上。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取得重大的胜利。

(2)正面战场:①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从抗战爆发至1938年底,日军虽然取得军事上暂时的胜利,但也付